近十几年来,康复医学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并日益为社会所重视,象脑卒中(脑血管意外)这样一种严重致残性疾患,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使90%的患者重新获得步行和自理生活的能力,其中30%的患者还能恢复一些较轻的工作。因此,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很重要。但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治疗时经常走弯路或被误导,大凡行走的时候偏瘫侧上肢向胸部勾紧,同侧下肢在地上“划圈”的人都是未进行过康复治疗造成的。那么,患者及其家属应该避免哪些认识误区呢?
误区1:患者已有药物治疗,只要休息好、营养好,可以逐渐恢复,不需要康复治疗。
我国专家对脑卒中偏瘫进行过一些对照观察,例如:偏瘫患者步行恢复率:康复治疗组89.7%,单纯神经内科治疗组55.2%;由此可见,脑卒中偏瘫绝非靠药物、休息和营养就能逐渐恢复的疾患,必须尽早康复治疗,才有希望实现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
误区2: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就是针灸和按摩。
康复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等。按照中医理论,偏瘫属于“筋失所养,经络阻滞”,采用针刺和按摩治疗可以通经络。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针灸和按摩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康复治疗更具中国特色。但是,针灸和按摩不能代替康复治疗。
误区3: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没有效果。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应尽早,一般在患病后一周左右开始。最佳康复期在发病后3个月。对3个月以上再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脑卒中后遗症期)也有一定的效果,关键在于方法正确。有不少脑卒中偏瘫患者未接受过康复治疗,但是,他们仍有“康复潜能”,康复治疗还可以改善他们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喜的是,随着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今后,很多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
|
|
|
|
|
|
|
|
|
文本转语音功能仅限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