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园地

健康园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园地

输血,原来真的不简单

2023-09-05
 














血液是无法人工合成、也不能长期保存的无法替代的宝贵资源。血液制品相当于特殊的“药品”,输血治疗实际上是一种类似器官移植的干预治疗,有一定的风险。由于免疫抑制作用,输血后可能发生感染或导致癌症复发。


 

因此提高全民合理用血、安全输血的意识十分重要

 

图片

一、输血坚持三个原则

1、可输可不输的血,坚决不输。

 

输血是把双刃剑,既可治病救人又可给患者带来负面影响。

 

输血除有传播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风险外还可导致不良反应。

 

 

2、能少输绝不多输。严格执行输成分血,提高输血安全性。成分血是指血液采集后,经过离心等方式,将全血中的不同成分各自分离而制成的血液制品,患者缺什么成分就输什么成分。

 

 

3、能用自己的血就不用别人的血。自体输血是最安全的输血方式。卫生部要求,三级综合医院自体输血比例要达到20%。然而,我国目前自体输血比例很低,仅占1%左右。而在欧美许多国家,普遍推行自体输血手术,自体输血约占全部用血量的20%至40%,美国、澳大利亚更是达60%以上。在日本,择期手术病人80%以上的病人会在术前自备2 至3个单位自体血液,手术时自己给自己输血。

 

图片

二、关于输血的认识误区

在临床输血工作中仍然会遇到一些错误的、片面的认识和解读,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输血,揭秘那些你所不知道的输血知识。

 

1、亲属间输血最安全?“错”


别被电视剧骗了,近亲输血很“要命”!。其发病原因是,献血者体内的淋巴细胞“鸠占鹊巢”疯狂攻击受血者的身体器官。 


     

 

出现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机率比非亲属间输血要大得多。导致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受损、恶心、腹泻等,死亡率高达90%,无效可医!亲上加亲在输血这条路上是走不通的!

 

 

 

如果因为特殊原因,不能规避直系亲属输血该怎么办?

这时候就需要专门的辐照仪照射,将血液中的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灭活,再进行输注。

 

 

2、“0”型血真的是万能血?“错”

 

 “0”型血是万能血的观念应该摒弃,因为O型红细胞上没有A、B抗原,所以O型红细胞可以在主侧配型相合时,给A、B、AB型的患者输注。但是,O型血的血浆中含有抗A抗体和抗B抗体,如果将含有O型血浆的红细胞制剂输入A、B、AB型患者的体内,将引起不同程度的免疫性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因此,非紧急情况下,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3、失血就应该补血。“错”

 

失血补血的传统观念是片面的。对失血量少于800毫升的健康成人可考虑免去输血。急性失血时贮存在于肝脾等“贮血库”中的血液进入血循环以维持对器官与组织供氧的稳定性。

 

 

因此,对失血少于800毫升的成人或者失血少于全身血容量20%的儿童一般不考虑输血,而主要输注适量晶体盐溶液以恢复血容量,保持血液循环的正常运行。临床对于失血大于血容量20%的患者,才考虑给其输血。对失血患者的抢救似乎首先应该输注红细胞,实则不然,恰当的治疗应是先输注晶体溶液,血浆等。可把机体血管床充盈起来,水到渠成,接着再给患者输注红细胞,保证血液对重要器官与组织进行供氧,达到缓解由缺氧所造成的休克等症状与体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