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防与治
——访邵阳医专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记者 杨吉
防
1996年11月,第三次全国高血压普查小组来到邵阳进行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近千人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占被调查人群的11%。这个结果令时任邵阳医专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的李桃元教授暗暗着急。
“抽样结果和全国发病率基本相当,但这个数字不容小觑。随着人均寿命的提高,高血压病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防治,势必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时隔22年,如今已经退休的李桃元,返聘后仍在门诊继续心血管病的防治工作,“从那时起,我们就在思考如何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面对这个问题,李桃元和他所在的邵阳医专附属医院无疑是走在前面,“由于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对高血压病的研究也逐步深入,除了应用降压药物控制高血压病外,人们还认识到生活方式、心理和社会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 李桃元说,“但由于对高血压病缺乏足够的了解,患者往往在防治疾病的同时,出现了一些错误认识,妨碍了疾病的转归。因此,开展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使患者走出对高血压病认识的误区,让患者了解高血压病的发展及预后,防止人为的血压波动,使患者早日康复。”
2000年,高血压湖南防治中心在邵阳医专附属医院正式挂牌,2010年在李桃元的组织下邵阳市高血压病防治协会成立,这是邵阳市第一个以防治高血压为目的成立的协会。从那时起,邵阳医专附属医院就开始定期召开以省内外专家教授参加的座谈会,并经常组织去社区宣传、义诊,甚至深入到许多边远的乡村、山区。
“这里面的辛苦是不为人知的,但成效却非常明显。”李桃元从柜子里抽出来厚厚的一沓病人档案,翻看着里面的记录说:“我们建立了高血压病人的病情档案,定期监测、回访都是必须的工作,如今这些病人的血压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高血压发作引起急性死亡的病例几乎没有。”
治
面对越来越高的发病率,当务之急是控制血压,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现任邵阳医专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主任的周华清就是一位在治疗高血压疾病颇有造诣的专家。
邵阳医专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成立于1995年,该科室特别注重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和对科室人员进行新技术培训,并花费数十万元引进了心电监护系统、动态血压仪、动态心电仪、心脏彩超等一批先进的新设备,这些新设备的应用提高了原发性高血压病、继发性高血压病、顽固性高血压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的正确诊治率,尤其擅长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的抢救工作,成功率高,五年来没有一例医疗纠纷,赢得病员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周华清主任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从医以来,长期坚守在临床一线工作,诊治过数万例内科病人,成功救治过几千例危重患者。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多次受到政府部门嘉奖,荣立三等功。他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担任邵阳医专附属医院内科主任、九十年代晋为内科主任医师,现兼邵阳市心血管病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是邵阳市德高望重的心血管专家。
从医数十年来,周华清也深知高血压疾病给许多病人带来的痛苦。“疾病给病人带来了痛苦,降低生活质量,消耗金钱,甚至威胁生命,因此它让病人沮丧、不安甚至恐惧,这是一种正常的反应。”周华清说,“但是,对待疾病不能仅仅沮丧、不安和恐惧,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在周华清看来,像高血压这种慢性疾病患者更应如此,“高血压这种慢性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终生治疗,切忌有病乱投医。治病要科学合理,要有系统性,高血压病患者只要通过积极治疗,都能有效地控制血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身体器官和功能的损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专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