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6月12日。年事已高的李爷爷因腿部不适,在老伴的搀扶下,步履蹒跚地走进我院门诊大厅。两位高龄老人艰难前行的身影,立刻引起了正在巡视的门诊办主任唐小细的高度关注。她没有等待老人自己寻求帮助,而是主动快步迎上前去,关切地询问情况。
▲唐小细主任为老人检查腿部情况
在仔细聆听李爷爷的描述并检查腿部后,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唐小细主任敏锐察觉到病情的严重性——老人已不适宜继续走动。 她没有丝毫迟疑,立刻搬来凳子让两位老人坐下休息。更关键的是,她没有仅仅停留在安抚层面,而是迅速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她当场电话联系了介入血管科主任朱席政,清晰转述了老人的症状和虚弱状态。
▕ “医生围着病人转”:专家跑向门诊,争分夺秒化解危机
接到电话的朱席政主任,没有丝毫推诿或要求老人自行前往诊室,而是基于唐主任提供的关键信息,立即判断出深静脉血栓(DVT)的巨大风险。 他放下手头工作,第一时间“跑”向门诊大厅,在老人休息处现场查看腿部情况。基于现场评估,朱主任果断决定:立刻收治住院!这为后续抢救赢得了最宝贵的时间。
▲朱席政主任赶到门诊大厅评估患者
入院后,检查迅速证实了朱主任的预判:李爷爷存在广泛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情况危急,血栓一旦脱落后果不堪设想。得益于前期的快速响应和顺畅衔接,医疗团队当天即完成了必要的检查和及时有效的紧急处置,并于次日成功实施了手术,彻底解除了这场危及生命的血栓危机。
▕ 迟来的感谢,印证服务温度
7月23日,李爷爷康复情况良好。他的爱人心中始终萦绕着对那位不知名门诊医务人员的感激。那天过于忧心老伴,她甚至没看清对方的工作牌。抱着一丝希望,她再次来到门诊大厅寻找。当看到咨询台后忙碌的唐小细主任时,老人认出了那双充满关切的眼睛。
“那天真的太感谢你了!”老人紧紧握住唐主任的手,激动不已,“如果不是你帮我们及时联系医生、及时手术,后果不堪设想。多亏了你,救了我家老头子的命啊!”面对这份沉甸甸的感谢,唐小细主任微笑着回应:“不用谢,老人家身体恢复好,我们就放心了!这是我们医务人员应该做的。”
▕ 5C+陪诊志愿服务:为特殊群体就医保驾护航
唐小细主任的这次主动关怀和高效协调,并非偶然。这正是我院大力推行的“5C+陪诊志愿服务”的一个生动缩影和成功实践。
据了解,自该服务推行以来,来自门诊办、行政职能部门的志愿者们已为数百名像李爷爷夫妇这样的高龄、体弱、行动不便或存在沟通困难的特殊就医群体提供了全程陪诊、引导、沟通协调等志愿服务。核心目标就是变“患者围着医生转”为“医生围着患者转”,主动发现需求,解决实际困难,让就医之路更温暖、更顺畅、更安全。
“李爷爷的经历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推进‘5C+陪诊志愿服务’的决心。”唐小细主任表示,“尤其是面对高龄患者,一个主动的询问、一次及时的搀扶、一个高效的协调电话,都可能关乎生命安全。门诊作为医院的第一窗口,我们要用更敏锐的观察、更主动的服务、更紧密的协作,真正为群众的就医之路,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就医之路,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