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型”师资建设如何见“星光灿烂”
——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工程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
发布时间:2017-05-22作者:通讯员 王忆希 翁李焱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师生在工厂上实践课 资料图片
在新经济新产业迅猛发展的当下,“新工科”建设的春雷乍响。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已稳步探索7年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工程师计划”)基础上,“新工科”更强调人才的创新和多元,能运用多学科思维发现并解决工程前沿问题。
作为以工科为办学优势的地方高校——福州大学于10年前就已敏锐地觉察到工程型人才培养的短板与需求。当年,该校与其校友带领的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创办紫金矿业学院,大刀阔斧地对地矿类工程型人才培养进行改革。
因该学院3个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改革模式与“卓越工程师计划”高度吻合,旨在解决工程应用型人才存在的眼高手低、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动手能力差等问题,这3个专业在2010年全部列入首批“卓越工程师计划”。其改革之重就是如何让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建设一支符合时代变化要求的“工程型”教师队伍。审视紫金矿业学院打造的“工程型”教师队伍的探索路径,我们是否能触摸到“新工科”建设的脉搏……
“理事会”制度建设先行一步
要解决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首先要实现教师实践水平的提升。不少高校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缺乏业界工作经验。如何让企业觉得高校的理论型教师“有用”并乐于接受其到企业实践?紫金矿业学院首任院长刘羽教授表示,高校打开门办学,必须尊重并重视行业中的领先企业,获得企业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及时与最前沿的理念及技术接轨。
在10年的合作中,紫金矿业学院创建之初就成立的理事会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一学期一次的理事会会议,让校企双方开诚布公地坐下来,谈问题、拟方案、定制度。为了提升工程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紫金矿业学院上杭教学基地,并于2010年正式启用。基地拥有独立的校区,融教学、科研、生产实践、科普教育为一体,2012年获批“国家级工程实践中心”。
正是福州大学与紫金矿业集团的高度信任与密切合作,为“工程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开辟了难得的“试验田”。在这片试验田里,双方教师用教学互补、用项目互动,根据培养方案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反馈效果及时调整实习内容,并依托紫金集团,在上杭教学基地建立岩心库实验室、物探实验室等与实际生产密切相关的实践平台。
“下矿去”打破“理论师”脱节怪圈
在紫金矿业学院,所有的新进教师都必须结合专业扎扎实实地深入紫金矿业集团一线,进行为期三个月到半年的工程实践,实实在在地参与企业生产过程和工程项目,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
刘青灵,2013年毕业后来到紫金矿业学院,“刚到学院,我就被派到上杭紫金山金铜矿,在地下矿和露天矿实习了3个月。3个月里的工作主要是熟悉企业的矿山现场技术管理以及每个生产工艺的流程和环节,丰富了实践经验,为后续教学积累了大量案例和素材。”结合矿产行业国际化的趋势,学院也开始了国际化和“矿业+”的转型。2016年,刘青灵被学院派往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学习,通过参与合作导师的项目,学习了解了澳洲矿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实验平台建设等内容,走访了澳洲5个露天矿和2个地下矿。此外,他还在紫金诺顿金田有限公司的露天矿和地下矿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工程实践。这段重要的海外经历,使这位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同时,学院的教师与企业的工程师密切合作,在一起带学生下矿区、入工厂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加深了解,在校企横纵向项目的合作中共同成长。2016年,在数次下矿考察的过程中,紫金矿业学院楼晓明副教授发现采矿场的充填体问题,而企业也一直为这个问题头疼:一旦爆破震动太大,会引起充填体塌方,后果不堪设想。楼晓明与企业一拍即合,共同合作项目。截至目前,矿山采用他的专利和优化后的爆破参数,每个采场的成本至少下降了5%。
“引进来”的工程师有货倒得出
高校教师有严格的人事管理审批程序。要想把企业工程师引入高校教学中,不仅要构建一支满足教学要求的“工程型”教师队伍,更要创建一系列适合企业“工程型”教师的遴选、聘任与管理的运行机制。这两个因素有任何衔接不畅,都可能让“工程师”+“高校教师”的双重身份成为负担。
自2009年起,经由理事会研究、紫金矿业集团选拔,福州大学教务处、人事处联合考核,紫金矿业学院聘任了一批学历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管理人员、高级工程师等担任兼职教师,实施由学院专任教师为主导,企业“工程型”教师参与的人才培养方案。
然而,高校教学和企业生产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工作环境。站在讲台上,这些在集团里业务优秀的工程师却常因缺乏教学技巧,造成“肚里有货倒不出来”的窘境。
为了让“工程型”教师的实践经验尽快与高校课堂衔接,校方专门开展岗前培训和考核,通过考核者获颁福州大学“工程型”教师聘书;校企双方共同组织专家介绍授课经验,开展教学研讨,并对教学评价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这也是他们将专业知识系统化的捷径。
掌握了教学规律,教书育人的成就感让更多的“工程型”教师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培养未来的地矿人才,高校也成为工程师个人提升的助推器。学院如今已有2/3以上的“工程型”专兼职教师、60余名企业“工程型”兼职教师,而上杭教学基地的建设也充分保证了这些“工程型”教师的教学时间,解决了后顾之忧。
但是,随着集团在省外、国外的项目增多,这些“工程型”教师一旦被项目所需,就得立即奔赴项目所在地工作,正常教学计划不得不被打断。教学质量好坏、成果优劣由谁来把关?有资格评判的校方无权管理,而担负管理责任的企业却并不擅长教学评价。在企业的即时效益面前,高校以学期、学年为单位的教学周期是与之不可回避的矛盾。
怎么解决?
据长期从事紫金集团员工培训,同时也曾是兼职教师的谢忠兰介绍,面对“双肩挑”的压力,紫金集团给予了他们专门的考核和奖励。例如提前安排好企业“工程型”教师的本职工作,将上课视为出勤并另计课酬;将优秀教学课件作为集团内部员工的培训资料再计稿费;每年教师节慰问当年任课的工程师等,不断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工程师参与教学。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景河还强调,凡是副总(工程师)以上的,都要成为内部讲师,才能在集团内部讲课、培训。
对紫金矿业学院而言,“工程型”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探索,这一探索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关键词为“共享”,共享平台、共享人才,通过“共享”,企业与高校达到“双赢”。(通讯员 王忆希 翁李焱)
? 书记观点
陈永正 福州大学党委书记
工程人才培养向深处挺进
从10年的实践来看,紫金矿业集团和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实现了全方位合作。企业全方位支持办学、参与办学、检验办学的“紫金模式”解决了工科高等教育中教与学、学与用的矛盾,在“工程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践以及学生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环节上开展了有效探索。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矿业的国际化趋势和“新工科”的发展,“紫金模式”对福州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其推行的预就业模式在很多学院和专业都得到了推广,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与福建省泉港区人民政府、福建石油化工集团的校政企合作,以及与晋江市人民政府、福建电子信息集团共同进行的微电子学院的人才培养改革都是“紫金模式”的拓展与延伸。高素质复合型的工程型人才是高校工程型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我们正走向这条路的风景深处。
《中国教育报》2017年05月22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