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代伟人,一封家书,一生典范。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品读红色家书,弘扬家风榜样,三湘风纪网推出“红色家书”系列,为您解密一批湘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书。纸短情长,字见风范,透过这些永不褪色的红色家书,让我们一起品味其背后鲜为人知的经典故事,感受其所承载的优良家风,汲取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分期推出,敬请关注。
“红色家书”系列之五
罗荣桓,湖南省衡山县人,开国元帅,党、国家和军队卓越领导人。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六日,罗荣桓病逝。 毛泽东十分悲痛的写道:“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廿余年来是在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作官”
玉英(罗荣桓的女儿):
你已生育,又获一男孩,甚喜。你明年可同德定、爱英(罗荣桓的侄子、侄女)等一路来京,但你还须考虑,初次出门,作长途旅行,而带一未满周岁之婴儿,是否可行?望先征求你翁姑之意见后,才作决定。
你爸爸廿余年来,是在为人民服务,已成终身职业,而不会如你所想的,是在作官,更没有财可发。你爸爸的生活,除享受国家规定之待遇外,一无私有。你弟妹们的上学,是由国家直接供给,不要我负担,我亦无法负担,因此陈卓(罗玉英
的丈夫)等来此,也只能帮助其送入学校,不能对我有其他任何依靠。
……
即此。祝你的健康
罗荣桓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七日
罗荣桓与家人的旧照
“理论离开实践,就会成为空谈”
东进(罗荣桓的儿子):
你八月四日来信收到,你所提出的问题,我简略答复如下:
理论学习必须联系实践,因为理论是来自实践,而又去指导实践,再为实践所证实,所补充。如果理论离开实践,就会成为空谈,成为死的东西。学毛主席的著作,亦不要只满足一些现成的语句或条文,最要的是了解其实质与精神。所谓带着问题去学毛主席著作,决不能只是从书上找现成的答案。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事物是多样性的,因此也就不可能要求前人给我们写成万应药方。
你同同志们对问题的看法有些不一致,也是很自然的。各人看问题方法没有一致的基础——唯物辩证的基础,还缺乏实践生活。因此同志间互相交换意见,交换不同的看法,甚至必须经过争论,才会有可能求得一致。但不要在同志间无论对谁存在成见用事。
……
对同志应是互相信任的,是互相听取不同的意见,决不能只相信自己,不相信人家,排斥人家意见。同志们有错误,不仅要批评,还着重在帮助改正。对基层组织干部,老干部,更应该虚心向他们学习。要经常记着毛主席的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罗荣桓
一九六一年四月十四日
罗荣桓与家人的合影(左二为罗东进)
抗日战争时期,因工作的需要,罗荣桓被派往山东工作。到山东后,罗荣桓忙于指挥作战,建立抗日根据地,将儿子罗东进寄养在老乡家里。直到山东抗战形势好转才接回来。罗荣桓常对子女说:“你们是老乡用高粱煎饼和地瓜养大的,可千万不要忘本啊!”他教育孩子,不能有优越感,对那些家庭有困难的孩子更要和他们接近,多帮助他们,吃饭穿衣要首先想到他们。
对子女的思想作风,罗荣桓要求十分严格。一年冬天,妻子林月琴给儿子罗东进买了顶棉布帽子,罗东进嫌样子不好看不愿戴,想要买一顶皮的。罗荣桓知道后,把罗东进狠狠批评了一顿:“小小年纪就讲究这讲究那,这还了得!”他告诉林月琴,以后对孩子的生活不要过多操心,在政治思想上要多关心一点。他曾说:“教育孩子,是件麻烦的事情。急躁不行,夸奖太多了也不好。不过有一条,做父母的完全可以办到,那就是,只要发现他们有一点不好的苗头,就指出来,要他们改正,不让它发展下去。”
儿子罗东进和女儿罗南下上小学时,学校离家很远,每星期回家一次,都是机关用车集体接送,罗荣桓从不准单独派车接送。有一个星期六学校放学晚了,家里人派车去接了一次,罗荣桓发现后把全家叫到一起说:“这样不好,汽车是组织上给我工作用的,不是接送你们上学的,如果再不自觉就不好了,那样会害了你们自己。”他又吩咐工作人员:“以后绝对不准用小车接送孩子,让他们搭公共汽车也是个锻炼嘛!”
后来有一次罗东进、罗南下放学回家,没有搭上公共汽车,很晚还没有到家,罗荣桓也有点着急。这时两个孩子满头大汗,一身尘土走进门来。问清原因以后,罗荣桓高兴地表扬他们说:“好,好,你们做得很对,年轻人应该时刻锻炼自己,不怕吃苦。”
罗荣桓与妻子林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