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文件

政策文件 首页 > 审核评估 > 政策文件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全面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时间:2024-02-29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全面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部教育督导局负责人就《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答记者问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启动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教育部教育督导局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请简要介绍《方案》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作出重要指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高等教育评估改革,特别是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方案》的出台,对于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全面落实中央教育评价改革任务。2020年,中央出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加强和改进教育评估监测”。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统筹谋划新一轮审核评估,对落实中央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引导高校坚定正确办学方向、抓实人才培养质量“最后一公里”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高等教育评估是《高等教育法》法定任务,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0年实践证明,评估对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保证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审核评估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研制新一轮审核评估方案,构建中国特色、符合时代需要的审核评估制度,建立健全校内校外协同联动的诊断改进机制,是加快实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制度化、长效化的紧迫任务。

  三是切实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工作。上轮审核评估在引导高校“强内涵、促特色”方面作用明显,评估理念标准已在战线形成广泛共识,成为高等教育评估的品牌,并在国际上产生积极影响。但还存在评估推动高校建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力度不够、评估分类不明确、评估结果刚性不强、评估整改乏力等不足,迫切需要在传承经验的基础上,对审核评估工作进行改革创新。

  二、请简要介绍《方案》的设计思路

  答:《方案》坚持以下设计思路:

  一是主动适应高等教育转段发展需求。当前,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立德树人成为根本任务,“以本为本”“四个回归”成为时代命题,多样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新一轮审核评估紧扣“转段”特征和未来五年高校评估着力点,更加注重立德树人成效评价,更加注重夯实本科教育教学基础地位,更加注重分层分类评估,引导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

  二是继承发展上轮审核评估成功经验。新一轮审核评估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上一轮审核评估的延续、改进与升级。充分继承上轮审核评估“自己尺子量自己”“五个度”等高教战线普遍认可的经验做法,积极借鉴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先进理念,全面对接新时代本科教育新要求,从评估指导思想、理念标准、方法技术等方面系统设计、改革创新。

  三是准确把握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重点。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着力解决中央和教育部党组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办学目标和服务面向,实行分类施策、精准评价。突出评估诊断功能,当好“医生”和“教练”,强化评估结果使用,促进高校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创新评估方式方法,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取线上与入校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明察与暗访结合,实现减负增效。

  三、请简要介绍《方案》的研制过程

  答:《方案》研制历时2年多,汇聚了高教战线众多高水平专家和一线教师的智慧与心血,主要分为四个过程: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精神。系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对标对表中央、教育部党组最新政策文件,并将有关要求融入《方案》,准确把握新一轮审核评估的正确方向。

  二是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组建50余名高水平研制专家组集体攻关,与国内知名高校深度合作,围绕“立德树人”“创新创业教育”“课堂革命”等设立多个研究课题,系统研究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新经验和新趋势,形成9个专题研究报告,夯实了《方案》研制的理论支撑。

  三是深入一线开展全面调研。先后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市教委等各地高校和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召开9次专题调研会,广泛开展深度访谈、专题研讨、问卷调查,咨询280余位专家学者,收回1000余份问卷,奠定《方案》研制的实践基础。

  四是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面向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31个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兵团教育局,覆盖全国1000余所普通高校,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召开9次集中改稿会,对500余条意见逐条分析梳理,反复打磨修改。《方案》经教育部党组会审议通过后正式发布。

  四、新一轮审核评估的总体考虑是什么?

  答:《方案》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对接新时代教育评价、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要求,在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引导督促高校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本科人才培养规律,聚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指导思想上,始终把“五个坚持”作为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二是坚持落实教育“四个服务”和新时代本科教育要求;三是坚持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四是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引导高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五是坚持构建大学质量文化,引导高校建立健全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工作目标上,强调把“一根本、两突出、三强化、五个度”作为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共同愿景和价值追求。一根本: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根本标准。两突出:即突出“以本为本”,确保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突出“四个回归”,落实“三个不合格”“八个首先”有关要求,引导高校“五育”并举倾心培养时代新人。三强化:即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推动人才培养范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五个度:即注重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师资和条件的保障度、质量保障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工作原则上,一是坚持立德树人。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构建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的评估体系,加强对学校办学方向、育人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审核,引导高校构建“三全育人”格局。二是坚持推进改革。紧扣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主线,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以评估理念引领改革、以评估举措落实改革、以评估标准检验改革,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三是坚持分类指导。适应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需求,依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实施分类评价、精准评价,引导和激励高校各展所长、特色发展。四是坚持问题导向。建立“问题清单”,严把高校正确办学方向,落实本科人才培养底线要求,提出改进发展意见,强化评估结果使用和督导复查,推动高校落实主体责任、建立持续改进长效机制,培育践行高校质量文化。五是坚持方法创新。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度挖掘常态监测数据,采取线上与入校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明察与暗访结合等方式,切实减轻高校负担,提高工作实效。

  五、新一轮审核评估有什么突出特点?

  答:新一轮审核评估紧扣上轮评估存在的短板及新时代本科教育要求进行优化改进,回应政府关切、社会关注、高校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一是立德树人导向更加鲜明。针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软、弱、碎”,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还没有完全贯通到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的问题,《方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立德树人指导思想,把立德树人融入评估全过程、全方位,强化立德树人基础、指标和制度建设,建立立德树人负面清单,加强学校办学方向、育人过程、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审核,引导高校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坚持“以本为本”、落实“四个回归”,强化教育教学内涵建设和质量文化,真正让立德树人落地生根。

  二是坚决破除“五唯”顽疾。针对高校在科研评价和人才评价方面存在的“五唯”顽疾,《方案》全面加强办学方向、育人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审核,引导教师潜心教书、安心育人。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注重“帽子”教师对本科人才培养的贡献,强化多元主体评价,从不同角度了解在校生学习体验和学校人才培养情况。

  三是积极探索分类评价。针对上一轮审核评估在坚持“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方面存在国家尺子过粗、高校自设尺子不清晰的问题,围绕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多样化需求,新一轮审核评估采取柔性分类方法,按类型把尺子做细,提供两类四种“评估套餐”,引导一批高校定位于世界一流,推动一批高校定位于培养学术型人才,促进一批高校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同类型常模比较长短,高校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类型的常模数据作比较分析,从而进一步找准所处坐标和发展方向。

  四是大幅减轻评估负担。针对上一轮审核评估存在审核指标多、环节多、时间长的问题,《方案》坚持减轻评估负担,增强评估效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行线上线下评估“一体化”,精简入校评估专家人数、天数、环节,采信已通过教育部认证(评估)并在有效期内的专业(课程),让评估负担“减下来”。打造菜单式、可定制的评估工具,与学校一起制定“个性化”评估考察方案,让组织实施选择权“落下来”。

  五是突出评估结果使用。强化评估整改,让新一轮审核评估“长牙齿”。把上轮评估整改情况作为申请受理门槛条件,列出问题清单,咬住问题清单一纠到底,建立“回头看”随机督导复查机制,对整改期内突破办学规范和办学条件底线的高校,采取约谈负责人等问责措施,切实让评估整改“硬起来”。

  六、审核评估中如何进行评估分类?

  答:根据高等教育整体布局结构和高校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发展实际,本轮审核评估分为两大类。高校可根据大学章程和发展规划,综合考虑各自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等进行自主选择。

  第一类审核评估针对具有世界一流办学目标、一流师资队伍和育人平台,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普通本科高校。重点考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所必备的质量保障能力及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举措与成效。

  第二类审核评估针对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历史不同,具体分为三种:一是适用于已参加过上轮审核评估,重点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二是适用于已参加过上轮审核评估,重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三是适用于已通过合格评估5年以上,首次参加审核评估、本科办学历史较短的地方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第二类审核评估重点考察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资源条件、培养过程、学生发展、教学成效等。

  七、请简要介绍新一轮审核评估指标体系

  答:评估指标体系分为两类四种方案,第一类和第二类分别设一级指标4个和7个,二级指标12个和27个,审核重点37个和78个。具体特点如下:

  一是分层分类设计指标体系。第一类评估少而精,适用于具有世界一流办学目标、一流师资队伍和育人平台,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校。第二类评估量大面广,细分为3种,分别适用于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首次参加审核评估的高校。

  二是突出本科教育教学关键点。设置思想政治教育、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生师比、生均课程门数、优势特色专业、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指导、学生管理与服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毕业生发展、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审核重点,推动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三是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结合。指标体系注重兜底线促发展,既体现国家意志,又给学校留足发展空间。通过模块化设计定性指标,首次设置统一必选项、类型必选项、特色可选项、首评限选项,由高校根据要求和办学实际自主选择。采取增加定量指标,设置必选项和可选项,必选项对标国家底线要求,可选项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和水平。

  四是监督高校办学“红线”问题。增设教师、学生出现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负面问题能否及时发现和妥当处置情况,教材选用工作出现负面问题的处理情况等“负面清单”,加强对思政教育成效的审核评估。

  八、新一轮审核评估如何组织实施?

  答:本轮审核评估时间为2021—2025年,主要包括评估申请、学校自评、专家评审、反馈结论、限期整改、督导复查等评估程序。经国家正式批准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均应参加审核评估,其中:新建普通本科高校应先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原则上获得“通过”结论5年后方可参加本轮审核评估。

  教育部负责制定审核评估政策、总体规划,统筹协调、指导监督各地各校审核评估工作。委托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以下简称教育部评估中心)具体组织实施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第一、二类审核评估和地方高校第一类审核评估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实际,负责制订本地区审核评估实施方案、总体规划,报教育部备案。组织所属高校第二类审核评估及推荐高校参加第一类审核评估工作。选取1—2所高校委托教育部评估中心指导开展第二类审核评估试点,为全面推开本地区审核评估工作做好示范。教育部评估中心制订专家管理办法,建设全国统一、开放共享的专家库,建立专家组织推荐、专业培训、持证入库、随机遴选、异地选派及淘汰退出机制。

  九、如何以审核评估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答:新一轮审核评估把有效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作为主线不动摇,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前瞻性、协同性综合改革,形成全局性改革成果。

  一是坚持以评估思想理念引导改革。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全面对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国际先进理念,将其作为引领整个评估工作的核心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刻苦学习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强调教育产出质量,以质量保障机制和能力为评估重点,促进学校及时发现问题并持续改进。

  二是坚持以评估要点指标推动改革。坚持对标新时代本科教育质量要求,加强对思政教育、本科地位、学生发展、卓越教学、双创教育等方面的审核,衔接“双一流”建设监测指标,引领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创新,让教学改革“动起来”,推进高校在体制机制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等重点领域取得改革新进展,实现改革新突破。

  三是坚持以评估政策资源支持改革。增设审核评估问题清单,特别针对全面排查出的本科教育教学薄弱环节及主要问题,采取“台帐销号”方式一抓到底。实行限期整改,落实督查督办和问责制度,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对高校整改情况和关键办学指标进行督导复查,持续追踪整改进展。开展本科教育教学示范案例收集和推广,帮助其他高校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十、请简要介绍下一步推进审核评估工作的主要安排

  答:下一步,教育部督导局将印发配套文件,部署做好新一轮审核评估,确保不跑偏、不走样,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统筹规划,达成共识。部署学校做好评估申请,合理选择评估类型、切实落实以评促建,教育行政部门将综合考虑高校章程规定、事业发展需要、上一轮评估时间和整改效果,以及评估机构年度评估能力等因素,制定审核评估规划。发挥宣传工作在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文化支撑等方面的作用,通过标准解读、专家培训等多角度全方位权威解析,把新一轮审核评估重大意义“传到位”、精髓要义“说清楚”、任务要求“讲明白”,让战线深入理解、准确把握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内涵要求。

  二是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打造新一轮审核评估示范“样板间”,委托教育部评估中心开展全国统一试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选取1—2所高校委托教育部评估中心指导开展第二类审核评估试点,为全面推开本地区审核评估工作做好示范,优化新一轮审核评估操作流程,为新一轮审核评估正式推开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部省协同,组织保障。积极构建“管办评”分离、多方参与的评估模式。在国家统一评估体系下,建立全国统一、开放共享的专家库,健全科学有效的部省两级协同管理机制,保证全国各地评估工作节奏和工作质量。

  四是培训专家,保证质量。建设全国统一共享的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库,团结、凝聚、培养一支“爱评估、懂评估、敬评估”的高水平评估专家队伍。分层分类开展专家培训,提升专家队伍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建立专家进退动态调整机制,把政治过硬、业务能力强的优秀专家甄选出来、任能使用,及时淘汰站位不准、违反纪律、能力不足、专业性不强的专家。

  五是阳光评估,规范管理。实行信息公开制度,严肃评估纪律,开展“阳光评估”,广泛接受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的监督,确保评估工作公平公正。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参评学校、评估专家和评估组织工作的规范性、公正性进行监督,受理举报和申诉,提出处理意见。


教育部启动实施新一轮审核评估 本科教育评价改革出“硬招”

2021-02-07 来源:教育部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近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对“十四五”新发展阶段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作出整体部署和制度安排。这是继2014—2018年审核评估总体完成后,教育部在教育强国战略背景下启动实施的新一轮审核评估,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进一步推进教育督导改革推出的硬招实招。

  《方案》强调以立德树人为统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融入评估全过程。强化立德树人基础、指标和制度建设,增设教师、学生出现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负面问题能否及时发现和妥当处置情况,教材选用工作出现负面问题的处理情况等“负面清单”,加强学校办学方向、育人过程、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审核,引导高校构建“三全育人”格局,“五育并举”培养担当民族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真正让立德树人落地生根。

  《方案》明确以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为主线,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以评估理念引领改革、以评估举措落实改革、以评估标准检验改革,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前瞻性、协同性综合改革,推动高校在体制机制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等重点领域取得改革新进展,实现改革新突破,形成全局性改革成果。

  《方案》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多样化发展需求,依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提出以评估分类引导科学定位。采取柔性分类方法,提供导向鲜明的两类四种“评估套餐”由高校自主选择,引导一批高校定位于世界一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所必备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能力,示范引领全国;推动一批高校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注重科研反哺教学、服务国家和地方战略;促进一批高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彰显地方特色。

  《方案》要求以评估方法手段创新实现减负增效,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度挖掘常态监测数据资源,采取线上与入校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明察与暗访结合等方式,做全做深线上评估,做准做实入校评估。在专家线上集体会诊基础上,针对“问题清单”重点考察,减少入校评估人数、天数、环节,对通过教育部认证(评估)并在有效期内的专业(课程)免于评估考察,当好“医生”和“教练”,切实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方案》突出以评估结果运用落实“强硬度”“长牙齿”,综合运用评估、督导、通报、挂钩和问责等举措,切实推进教育管理和教育治理效能提升。把上轮评估整改情况作为申请受理门槛条件,增设问题清单,建立“回头看”督导复查机制,对突破办学规范和办学条件底线的高校,采取约谈负责人、减少招生计划等问责措施,倒逼高校压实质量建设主体责任、持续提升质量保障能力。征集本科教育教学示范案例,引领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

  新一轮审核评估对象为经国家正式批准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其中,新建普通本科高校应先参加合格评估获得“通过”结论5年后方可参加。教育部将根据新一轮审核评估对象的数量、结构及分布,统筹制定配套政策和总体规划,选取不同类型高校开展评估试点后逐步推开,为“十四五”高质量完成审核评估奠定基础。

 


以高质量审核评估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解读

2021-02-08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近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对“十四五”新发展阶段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作出整体部署和制度安排。这是继2014—2018年审核评估总体完成后,教育部在教育强国战略背景下启动实施的新一轮审核评估,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进一步推进教育督导改革推出的硬招实招。

  新一轮审核评估,招数“硬”在哪里,“实”在何处?它将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和全面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产生哪些深远影响?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对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作出重要指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教育论述为高等教育评估改革,特别是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

  教育部教育督导局负责人表示,《方案》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对接新时代教育评价、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要求,在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引导督促高校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本科人才培养规律,聚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方案》始终把“五个坚持”作为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落实教育“四个服务”和新时代本科教育要求;坚持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引导高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坚持构建大学质量文化,引导高校建立健全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工作目标上,《方案》强调把“一根本、两突出、三强化、五个度”作为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共同愿景和价值追求。“一根本”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两突出”即突出“以本为本”,确保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突出“四个回归”,落实“三个不合格”“八个首先”有关要求,引导高校“五育”并举倾心培养时代新人。“三强化”即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推动人才培养范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五个度”即注重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师资和条件的保障度、质量保障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和学校办学导向,发挥着评价指挥棒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说,“《方案》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以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作为核心要素,这对于推进立德树人机制建设,确保立德树人的统领地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深远。”

  教育部教育督导局负责人表示,《方案》的出台,对于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全面落实中央教育评价改革任务。2020年,中央出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加强和改进教育评估监测”。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统筹谋划新一轮审核评估,对落实中央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引导高校坚定正确办学方向、抓实人才培养质量“最后一公里”具有重要作用。二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高等教育评估是《高等教育法》法定任务,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评估对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保证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审核评估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研制新一轮审核评估方案,构建中国特色、符合时代需要的审核评估制度,建立健全校内校外协同联动的诊断改进机制,是加快实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制度化、长效化的紧迫任务。三是切实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工作。上轮审核评估在引导高校“强内涵、促特色”方面作用明显,评估理念标准已在战线形成广泛共识,成为高等教育评估的品牌,并在国际上产生积极影响。但还存在评估推动高校建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力度不够、评估分类不明确、评估结果刚性不强、评估整改乏力等不足,迫切需要在传承经验的基础上,对审核评估工作进行改革创新。

  紧扣短板回应热点难点问题

  “新一轮审核评估紧扣上轮评估存在的短板及新时代本科教育要求进行优化改进,回应政府关切、社会关注、高校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教育部教育督导局负责人表示。

  新一轮审核评估有五个突出特点:一是立德树人导向更加鲜明。针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软、弱、碎”,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还没有完全贯通到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的问题,《方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立德树人指导思想,把立德树人融入评估全过程、全方位,强化立德树人基础、指标和制度建设,真正让立德树人落地生根。二是坚决破除“五唯”顽疾。《方案》全面加强办学方向、育人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审核,引导教师潜心教书、安心育人。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注重“帽子”教师对本科人才培养的贡献,强化多元主体评价,从不同角度了解在校生学习体验和学校人才培养情况。三是积极探索分类评价。针对上一轮审核评估在坚持“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方面存在国家尺子过粗、高校自设尺子不清晰的问题,新一轮审核评估采取柔性分类方法,按类型把尺子做细,提供两类四种“评估套餐”,引导一批高校定位于世界一流,推动一批高校定位于培养学术型人才,促进一批高校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四是大幅减轻评估负担。针对上一轮审核评估存在审核指标多、环节多、时间长的问题,《方案》坚持减轻评估负担,增强评估效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行线上线下评估“一体化”,精简入校评估专家人数、天数、环节,采信已通过教育部认证(评估)并在有效期内的专业(课程),让评估负担“减下来”。五是突出评估结果使用。把上轮评估整改情况作为申请受理门槛条件,列出问题清单,咬住清单一究到底。建立“回头看”随机督导复查机制,对整改期内突破办学规范和办学条件底线的高校,采取约谈负责人等问责措施,切实让评估整改“硬起来”。

  靳诺认为,《方案》的新特点,体现了把改革教师的评价作为关键,引导广大教师认真践行教书育人使命的导向。“高校要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最根本的是要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靳诺说,“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第一标准,突出教书育人实绩,改进教师综合评价。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和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探索构建科学、多元的人才评价制度,注重凭实绩、能力和贡献评价教师,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

  国家督学、北京交通大学校长王稼琼指出,新一轮审核评估非常注重取得实效,立足指导高校切实做好评估整改工作、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切实解决“评估最后一公里”问题,把督导评估“长牙齿”落实到位。

  “通过向战线通报审核评估结果、督导复查结果,保持审核评估工作对高校的威慑力,可以让高校紧抓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不放松,真正把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和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到实处。而通过对突破办学规范、办学条件底线和评估整改落实不力、关键办学指标评估后下滑的高校负责人进行约谈问责,将倒逼高校主要负责人必须率领领导班子成员和全校教职员工把人才培养作为一切工作的初心和使命,尽职守本,为党和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王稼琼说。

  探索分类评价,引导高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

  长期以来,高校分类评价是世界各国教育评估、教育管理的难点。我国高校数量众多,在目标定位、国家和地方需求、发展阶段等方面都存在不小差异。如何更好地发挥评估作用,通过分类评价推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高校有特色、高质量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和评估机构一直在努力探索。

  “为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教育部从新一轮审核评估实施方案研制之日起,就将探索分类评价作为核心任务之一,成立高水平专家组进行集体攻关,探索建立高等教育分类评价体系。”国家督学、大连理工大学原副校长李志义介绍说,《方案》实行评估分类,是我国高等教育评估领域探索分类评价的肇始之笔,是新一轮审核评估的突出亮点之一。

  根据高等教育整体布局结构和高校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发展实际,新一轮审核评估分为两大类。其中,第一类审核评估针对具有世界一流办学目标、一流师资队伍和育人平台,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普通本科高校,将重点考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所必备的质量保障能力及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举措与成效。第二类审核评估针对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历史不同,又具体分为三种:一是适用于已参加过上轮审核评估,重点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二是适用于已参加过上轮审核评估,重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三是适用于已通过合格评估5年以上,首次参加审核评估、本科办学历史较短的地方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第二类审核评估将重点考察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资源条件、培养过程、学生发展、教学成效等。

  对应到本轮审核评估的指标体系,第一类高校评估方案侧重于评价教育教学质量保障能力和水平,设有党的领导、质量保障能力、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等4个一级指标,以及相应的12个二级指标和37个审核重点。第二类高校评估方案侧重于评价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设有办学方向与本科地位、培养过程、教学资源与利用、教师队伍、学生发展、质量保障、教学成效等7个一级指标,以及相应的27个二级指标和78个审核重点。

  “高校可根据大学章程和发展规划,综合考虑各自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等,自主选择不同类型的常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进一步找准所处的坐标和发展方向。”教育部教育督导局负责人表示,《方案》采取柔性分类方法,提供导向鲜明的两类四种“评估套餐”由高校自主选择,引导一批高校定位于世界一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所必备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能力,示范引领全国;推动一批高校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注重科研反哺教学、服务国家和地方战略;促进一批高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彰显地方特色。

  李志义指出,新一轮审核评估全面适应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需求,对接一流大学建设、应用型高校改革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重大战略部署。依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首次提出两类四种评估方案,供高校自主选择。通过模块化设计定性指标,首次设置统一必选项、类型必选项、特色可选项、首评限选项,由高校根据要求和办学实际自主选择。增加定量指标,设置必选项和可选项,必选项对标国家底线要求,可选项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和水平。这些举措,充分尊重了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和阶段性发展特点,有利于引导和激励高校合理定位、各展所长、特色发展,力求有效遏制“千校一面”。

  国家督学、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陕西省教育厅厅长刘建林表示,新一轮评估,高质量成为总基调,分类评估成为新路径,以评促强成为主旋律,建立健全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成为总目标。

  “此次教育部以审核评估为切入点,从人才培养这一高校核心任务出发,创造性地采取柔性分类方式探索分类评价,有理有据,每所高校都能够直观、准确地选准自己的评估类型方案,这是我们探索建立高等教育分类评价制度的一次成功创举,对于真正引导高校实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李志义说。

  以审核评估为契机,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究竟如何?是否达到了自身设定的目标和国家、社会的期盼?这是所有高校都理应回答的问题,是不可回避的义务。”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认为,定期在内部评估的基础上接受外部评估,一方面可以回应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关切,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学校盘点自身成绩和不足、深入反思以利继续前行的契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绝非空话,审核评估工作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推动,是可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的。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龚旗煌介绍说,2016年接受教育部第一轮审核评估以来,北京大学扎实整改、以评促建,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展望新一轮审核评估,他表示,北京大学将继续当好“排头兵”,积极参与、落实教育评价改革,用好审核评估问诊把脉、推动深化改革的重要作用,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谈及如何以新一轮审核评估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教育部教育督导局负责人指出,新一轮审核评估把有效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作为主线不动摇,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前瞻性、协同性综合改革,形成全局性改革成果。具体要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坚持以评估思想理念引导改革。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全面对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国际先进理念,将其作为引领整个评估工作的核心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刻苦学习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强调教育产出质量,以质量保障机制和能力为评估重点,促进学校及时发现问题并持续改进。

  二是坚持以评估要点指标推动改革。坚持对标新时代本科教育质量要求,加强对思政教育、本科地位、学生发展、卓越教学、双创教育等方面的审核,衔接“双一流”建设监测指标,引领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创新,让教学改革“动起来”,推进高校在体制机制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等重点领域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三是坚持以评估政策资源支持改革。增设审核评估问题清单,特别针对全面排查出的本科教育教学薄弱环节及主要问题,采取“台账销号”方式一抓到底。实行限期整改,落实督查督办和问责制度,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对高校整改情况和关键办学指标进行督导复查,持续追踪整改进展。开展本科教育教学示范案例收集和推广,帮助其他高校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新一轮评估的指标体系突出本科教育教学的一系列关键点,始终把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作为主线不动摇。我们将在评建过程中,全面了解评估指标内涵,对照各项评估指标梳理前期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检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一步筑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夯实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核心地位,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上铸就新的价值坐标,实现新的作为,继续为全国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发挥应有的作用。”彭刚说。

  选取不同类型高校开展评估试点后逐步推开

  本轮审核评估时间为2021—2025年,主要包括评估申请、学校自评、专家评审、反馈结论、限期整改、督导复查等评估程序。下一步,教育部督导局将印发配套文件,部署做好新一轮审核评估,确保不跑偏、不走样,主要采取以下四方面措施:

  一是统筹规划,达成共识。部署学校做好评估申请,合理选择评估类型、切实落实以评促建。教育行政部门将综合考虑高校章程规定、事业发展需要、上一轮评估时间和整改效果,以及评估机构年度评估能力等因素,制定审核评估规划。发挥宣传工作在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文化支撑等方面的作用,通过标准解读、专家培训等多角度全方位权威解析,把新一轮审核评估的重大意义“传到位”、精髓要义“说清楚”、任务要求“讲明白”,让战线深入理解、准确把握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内涵要求。

  二是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打造新一轮审核评估示范“样板间”,委托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开展全国统一试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选取1—2所高校委托评估中心指导开展第二类审核评估试点,为全面推开本地区审核评估工作做好示范,优化新一轮审核评估操作流程,为新一轮审核评估正式推开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部省协同,组织保障。积极构建“管办评”分离、多方参与的评估模式。在国家统一评估体系下,建立全国统一、开放共享的专家库,健全科学有效的部省两级协同管理机制,保证全国各地评估工作节奏和工作质量。

  四是培训专家,保证质量。建设全国统一共享的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库,团结、凝聚、培养一支“爱评估、懂评估、敬评估”的高水平评估专家队伍。分层分类开展专家培训,提升专家队伍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建立专家进退动态调整机制,把政治过硬、业务能力强的优秀专家甄选出来、任能使用,及时淘汰站位不准、违反纪律、能力不足、专业性不强的专家。

  “部省两级要上下联动、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助推新一轮审核评估高质量完成,以高质量审核评估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刘建林建议,要建立评估工作部省沟通机制,实现评估指标部省有机融合,做好评估规划部省无缝衔接,做到评估整改部省共同发力。

  刘建林表示,评估实行部省协同、两级管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教育部评估中心抽样试点推进中,积极谋划本省试点试行工作。在教育部的系统指导下,部省省际加强沟通协调反馈,确保交流渠道畅通。各省教育行政部门超前谋划,系统设计,建好队伍,稳妥推进,严格把好质量关,审核评估一定能取得良好成效,为中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创造中国经验。

  “教育部将根据新一轮审核评估对象的数量、结构及分布,统筹制定配套政策和总体规划,选取不同类型高校开展评估试点后逐步推开,为‘十四五’高质量完成审核评估奠定基础。”教育部教育督导局负责人说。(本报记者 高众 高毅哲)

 


 

探索分类评价 引导高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

——解读《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

2021-02-07 文章来源:教育部网站

 

长期以来,高校分类评价是世界各国教育评估、教育管理的难点。我国高校数量众多,在目标定位、国家和地方需求、发展阶段等都有不小差异。如何更好发挥评估作用,通过分类评价推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高校有特色、高质量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和评估机构一直在努力探索。近年来,我国教育系统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和水平。为落实《总体方案》要求,教育部在新一轮审核评估实施方案研制之日起,将探索分类评价作为核心任务之一,成立高水平专家组进行集体攻关,探索建立高等教育分类评价体系。近日,教育部出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实行评估分类,是我国高等教育评估领域探索分类评价的肇始之笔,成为新一轮审核评估的突出亮点之一,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是导向鲜明、合理定位。新一轮审核评估全面适应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需求,对接一流大学建设、应用型高校改革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重大战略部署,依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首次提出两类四种评估方案,供高校自主选择,通过模块化设计定性指标,首次设置统一必选项、类型必选项、特色可选项、首评限选项,由高校根据要求和办学实际自主选择;增加定量指标,设置必选项和可选项,必选项对标国家底线要求,可选项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和水平。这些举措,充分尊重了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和阶段性发展特点,有利于引导和激励高校合理定位、各展所长、特色发展,力求有效遏制“千校一面”。

  二是柔性分类、不贴标签。新一轮审核评估紧扣国家和地方战略需求、人才培养目标等关键因素,创造性提出柔性分类,以不贴标签的“评估分类”方式来落实“分类评价”的决策部署。总体上,“两类四种”评估方案能够适应高校分类评价的需求,其中:第一类评估少而精,适用于具有世界一流办学目标、一流师资队伍和育人平台,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校。第二类评估量大面广,细分为3种,分别适用于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首次参加审核评估的高校。

  三是重点突出、准确选择。如何让不同高校在选择方案时能够做到准确、合理,新一轮审核评估采取以下举措:制度设计方面,新一轮审核评估将与“十四五”规划同步,高校需结合自身实际并充分论证后,提出评估申请、选择评估类型和方案。教育行政部门将综合考虑高校章程规定、事业发展需要、上一轮评估时间和整改效果,以及评估机构年度评估能力等因素,经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审议后,确认高校评估类型方案,制定“十四五”期间审核评估规划。评估指标方面,第一类高校评估方案侧重于评价教育教学质量保障能力和水平,设有党的领导、质量保障能力、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等4个一级指标,以及相应的12个二级指标和37个审核重点;第二类高校评估方案侧重于评价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设有办学方向与本科地位、培养过程、教学资源与利用、教师队伍、学生发展、质量保障、教学成效等7个一级指标,以及相应的27个二级指标和78个审核重点。评估流程方面,评估专家将对被评高校的评估类型方案进行确认,如发现高校章程规定、目标定位与高校选择的评估类型方案不一致,造成评估指标无法“适配”该高校,经论证后,此次评估将被中止,高校需重新提出评估申请。

  此次教育部以审核评估为切入点,从人才培养这一高校核心任务出发,创造性采取柔性分类、评估分类方式探索分类评价,有理有据、凸显智慧,每所高校都能够直观、准确地选准自己的评估类型方案,这是我们探索建立高等教育分类评价制度的一次成功创举,对于真正引导高校实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国家督学、大连理工大学原副校长 李志义)


切实减负增效 落实督导评估长牙齿

——解读《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

2021-02-07 文章来源:教育部网站

  高等教育评估是《高等教育法》法定任务,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和教育督导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于2014—2018年开展,共计完成600余所高校评估任务,对于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评估工作中,也存在部分高校迎评任务偏重,整改乏力、评估效果不佳等问题。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切实减轻基层和学校负担”“提高教育督导针对性和实效性”等要求。

  近日,教育部出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在评估减负增效和方式方法创新等方面,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一、评估定力更加坚定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评价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特别是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进行了集中论述,要求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评估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高等教育法》第四十四条明确要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专家或者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效益和教育质量进行评估,为评估工作提供了制度依据;40年评估实践证明,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评估工作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是推动高等教育持续进步的有效举措。

  二、评估负担持续减轻

  新一轮审核评估按照不打扰正常教学秩序的总体要求,在评估时力求教学管理人员少负担、普通教师零负担,对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精准把脉。

  一是评估重点更加突出。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将党的领导、思政教育、学生发展、师德师风、质量保障能力等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内容,以及高校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求作为评估重点,引导高校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五育并举”培养时代新人。

  二是评估方式更加优化。实行线上线下评估“一体化”融合评价,专家组在线上完成高校评估材料审读及需入校印证问题的总结提炼工作,形成线上评估意见,精简入校考察专家人数、天数、环节;专家组入校考察坚持问题导向,直奔现场、直面主题,以明快、高效的节奏完成评估工作,不影响高校正常教学秩序。

  三是评估技术更加先进。用好“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国家数据平台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坚决杜绝让参评高校重复统计数据、重复编制材料,确保高校集中力量做好自评自建工作;

  四是评估统筹得以落实。充分采信已通过教育部认证(评估)并在有效期内的专业(课程),对此类专业(课程)实行“免检”,坚决不搞多头评价、重复评价。

  三、评估成效不断显现

  新一轮审核评估非常注重取得实效,立足指导高校切实做好评估整改、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切实解决“评估最后一公里”,把督导评估“长牙齿”落实到位。

  一是评估。通过开展新一轮审核评估,要系统了解、充分掌握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情况,发现高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树好引领人才培养工作的模范标杆。

  二是督导。通过开展审核评估“回头看”督导复查,确保高校对“问题清单”进行逐一整改落实并取得切实的改进和提升。

  三是通报。通过向战线通报审核评估结果、督导复查结果,保持审核评估工作对高校的威慑力,让高校紧抓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不放松,真正把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和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到实处。

  四是挂钩。通过把审核评估结果、督导复查结果与本科招生计划、新设本科专业备案等资源配置手段挂钩,让高校深切认识到本科教育的重要性,本科不牢地动山摇,对高校办学行为形成有效约束。

  五是问责。通过对突破办学规范、办学条件底线和评估整改落实不力、关键办学指标评估后下滑的高校负责人进行约谈问责,倒逼高校主要负责人必须率领领导班子成员和全校教职员工把人才培养作为一切工作的初心和使命,尽职守本,为党和国家培养优秀人才。

  新一轮审核评估从评估流程设计到评估结果使用全面做好做实减负增效,切实让审核评估工作更好地为战线所接受、所认可,发挥审核评估作为政府监督高校办学重要抓手的应有作用,切实把教育督导“长牙齿”落到实处。

(作者:国家督学、北京交通大学校长 王稼琼)


以审核评估为契机 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解读《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

2021-02-07 文章来源:教育部网站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究竟如何?是否达到了自身设定的目标和国家、社会的期盼?这是所有高校都理应回答的问题,是不可回避的义务。定期在内部评估的基础上接受外部评估,一方面回应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关切,另一方面,也是学校自身盘点成绩和不足、深入反思以利继续前行的契机。

  2017年,清华大学接受了教育部对学校本科教学的审核评估。在充分肯定清华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成绩的同时,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建议,既与我们的自我评估高度吻合,也在聚焦的问题上有利于凝聚校内师生共识。2018年,清华大学第二十五次教育工作讨论会,从主题的确定到具体工作的推进,都与此前的审核评估工作有着密切的关联。我们也深切感受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绝非空话,审核评估工作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推动,是可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的。

  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作出战略部署,对高等教育评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2020年,中央出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首次对新时代教育评价、教育督导改革作出全局性、战略性的制度安排,为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评价体系指明了方向。

  近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启动了对“十四五”新发展阶段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把脉诊断。这是继2014—2018年上轮审核评估总体完成后,教育部在教育强国战略背景下启动实施的新一轮审核评估,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教育督导改革的重大举措。《方案》的出台正是教育部党组深入贯彻落实两个政策文件的重要举措,将成为高教战线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意义十分重要。

  我欣喜地看到,新一轮审核评估的指导思想、实施方式、评估指标,在此前的基础上又有了显著的改进和优化。感受最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更加注重全面检视高校立德树人成效。《方案》强调以立德树人为统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融入评估全过程,强化立德树人基础、指标和制度建设,加强学校办学方向、育人过程、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审核,引导高校构建“三全育人”格局,“五育并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无论是量化还是定性的指标,体现的都是刚性要求,有利于真正让立德树人“落地生根”。

  二是更有利于巩固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本科教育为本,人才培养是根,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战略部署。审核评估的指标体系,既是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考察的度量衡,又是引领教育教学工作的风向标。新的指标体系,从办学理念、领导力量、资源投入、运行体系等各个方面,对高校本科教学的方方面面都有切实对应的要求,对于“以本为本”必将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清华大学作为一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研究生的规模已经是本科生的两倍有余,但清华一直认为,一流的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底色,一直积极致力于提升本科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成效。我们很乐于见到,新一轮评估有利于夯实本科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把人才培养质量要求推进到“最后一公里”,落实到课堂、教师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成效上。

  三是更突出分层分类评估和诊断功能,引导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新一轮审核评估深入推进评估分类改革,针对上一轮审核评估在坚持“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方面存在的国家尺子过粗、高校自设尺子不清晰的问题,《方案》围绕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多样化需求,采取柔性分类方法,按类型把尺子做细,提供两类四种“评估套餐”,引导一批高校定位于世界一流,推动一批高校定位于培养学术型人才,促进一批高校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同类型常模比较长短,高校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类型的常模数据作比较分析,从而进一步找准所处坐标和发展方向。

  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进入了新阶段,属于新一轮审核评估实施方案中第一类审核评估的范围。审核评估的重点是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能力和综合改革举措与成效。我的体会,前者重在考察某一时间点的现状和水平,后者更多地从理念、举措、成效等多个维度来关注动态的过程。这样的着眼点既坚持了审核评估“用自己(评估对象)的尺子来量自己”的做法,又更加突出了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即时诊断功能。

  清华大学从2014年实施综合改革以来,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大力度地推动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学校不断创新育人载体和育人模式,深入细致做好全方位育人工作;建立完善以通识教育为基础、通专融合的本科教育体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多样成长;落实基于学生学习成效的OBE教育理念,全面重构本科培养方案,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坚持“领跑者”理念,持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科招生选拔机制,建立更加符合清华培养目标的多样化的招生录取机制;加强选育衔接,积极探索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一系列改革举措都聚焦于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为不折不扣地落实“强基计划”这一重要的国家人才培养战略,2020年,清华成立了五个书院,作为实施“强基计划”的载体。这是清华在既有改革基础上,对本科教学组织模式作出的新的探索,旨在以新的体制机制,更大力度地推进通专融合、优化课程体系、统筹本博贯通培养、提升创新能力和个性化成长空间,继续探索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

  改革未有完成时。国家对高质量创新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清华也已开启了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征程。我们需要进一步面向国家需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模式、办出特色。我们也特别期望,在这样的重大改革举措进行的过程当中,就能得到及时的诊断性的评估,在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重要关头,得到来自不同视角专家的真知灼见的启示。

  新一轮评估的指标体系突出本科教育教学的一系列关键点,始终把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作为主线不动摇。我们将在评建过程中,全面了解评估指标内涵,对照各项评估指标梳理前期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检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一步筑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夯实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核心地位,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上铸就新的价值坐标,实现新的作为,继续为全国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也期待与全国兄弟高校一道,以新一轮审核评估为契机,不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推进教育强国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清华大学副校长 彭刚)


完善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确保立德树人统领地位

——解读《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

2021-02-07 文章来源:教育部网站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和学校办学导向,发挥着评价指挥棒的作用。近日,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以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作为核心要素,这对于推进立德树人机制建设,确保立德树人的统领地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改革对学校的评价,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立德树人是高等学校的立身之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高等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立德树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精神,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召开了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面对本科教育中出现的理念滞后、投入不到位、评价标准和政策机制的导向等问题,必须推进“四个回归”,也就是“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和“回归梦想”,强调要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完善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首先要改革对学校的评价,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一是办学思想上,要明确立德树人中心地位。要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领学校一切工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将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以及党建带团建队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依法治校办学、维护安全稳定作为评价学校及其领导人员、管理人员的重要内容,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是育人机制上,要形成“三全育人”合力。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领学校一切工作,就是要求学校事业发展、人才培养体系、学科专业布局、课程体系、管理体制、资源条件配置、保障机制、办学模式、育人方式等都要围绕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来谋划、改革和建设,引导高校的办学目标和各类资源、政策导向都主动聚焦到立德树人这个中心、这个根本上来,特别是要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机制,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统筹推进,形成培养目标一致、职责分工合理、育人合力显著的立德树人工作格局。要把课程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突破口,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和建设,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充分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

  三是领导体制上,要确保党的全面领导。对高校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党委在学校处于领导核心地位,统一领导学校的工作,总揽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职责,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紧紧抓在手上,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坚决克服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要建立健全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定期研究立德树人工作、学校领导深入教育教学一线调研、为师生上思政课等制度。

  二、改革对教师的评价,推进教书育人使命的践行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主体和依靠力量。高校要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最根本的是要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队伍。完善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要把改革教师的评价作为关键,引导广大教师认真践行教书育人使命。

  一是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第一标准。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全面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

  二是要突出教书育人实绩。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和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践行教书育人使命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潜心教书、安心育人。要规范高校教师聘用和职称评聘条件设置,把参与教研活动,编写教材、案例,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就业、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竞赛展演等计入工作量。高校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至少须有一年担任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要落实教授上课制度,明确教授承担本(专)科生教学最低课时要求,确保教学质量,对未达到要求的给予年度或聘期考核不合格处理。要将高校教材的编写使用纳入评价体系,奖励优秀教材。

  三是改进教师综合评价。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探索构建科学、多元的人才评价制度,注重凭实绩、能力和贡献评价教师,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改进教师科研评价,突出学术质量导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大力推行代表作评价,完善同行专家评审制度,综合采用教师个人陈述、材料展示、面试答辩、同行评议等多种灵活评价方式,鼓励教师提交学术论文、学术专著、译著、教材、学术工具书、发明专利、重要研究报告、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多种形式的业绩成果,全面展现教师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的能力贡献。

  三、改革对学生的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生是学校立德树人成效的最终受益者和检验者。评价学校立德树人的成效、教师教书育人的成效最终要看学生的发展情况,是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完善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要把改革学生的评价作为核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是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考核、学习能力考核,以激励学生全面发展、综合发展、个性发展要求为目标,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加强课堂参与和课堂纪律考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学风。探索学士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抽检试点工作,完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严肃处理各类学术不端行为。

  二是要完善德育评价。根据学生身心特点,科学设计德育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四个自信”,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通过信息化等手段,探索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区等参与评价的有效方式,客观记录学生品行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特别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三是要重视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锤炼坚强意志,培养合作精神。推动高校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学生形成艺术爱好、增强艺术素养,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 靳诺)


发挥评估诊断作用 切实推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解读《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

2021-02-07 文章来源:教育部网站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评价,强调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和水平。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生师比、生均课程门数、优势特色专业、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指导、学生管理与服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毕业生发展、用人单位满意度等。近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改进评估工作,发挥评估诊断作用,切实推动高校做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作。

  新一轮审核评估方案充分继承上轮审核评估的有益做法和成功经验,积极借鉴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先进理念,全面对接新时代本科教育新要求,从评估指导思想、理念标准、方法技术等方面系统设计、改革创新,注重发挥评估诊断作用,紧扣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四大突出特点: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一轮审核评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根本标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融入评估全过程,增设教师、学生出现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负面问题能否及时发现和妥当处置情况,教材选用工作出现负面问题的处理情况等“负面清单”,引导高校构建“三全育人”格局,“五育并举”培养担当民族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真正让立德树人落地生根。

  二是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新一轮审核评估紧扣高校人才培养这一核心任务,针对高校在科研评价和人才评价方面存在的“五唯”顽疾,加强办学方向、育人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审核。着力扭转“重论文、轻育人”不良导向,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强调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职责,全面引导教师潜心教书、安心育人。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注重“帽子”教师对本科人才培养的贡献,强化多元主体评价,从不同角度了解在校生学习体验和学校人才培养情况。

  三是坚持探索高校分类评价。新一轮审核评估采取柔性分类方法,提供导向鲜明的两类四种“评估套餐”,由高校自主选择,以评定向,引导一批高校聚焦一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推动一批高校聚焦学术型人才培养、促进一批高校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鼓励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四是坚持督导评估简便高效。新一轮审核评估将切实适应信息化时代特点,切实减轻高校负担,发挥线上评估灵活优势,深挖教学常态数据资源,对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深入审核,列出“问题清单”,突显“诊断开方”初心。强化评估整改,建立“回头看”督导复查机制,综合运用评估、督导、通报、挂钩、问责等手段,让审核评估工作“硬起来”,取得实效。

  新一轮审核评估是深化高等教育评估改革、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评估制度体系的开拓之笔,《方案》出台后,如何做好评估组织实施、充分发挥评估诊断作用,建议应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达共识。新一轮审核评估定位诊断和监督,在评估理念、评估指标和评估方式都充分体现了帮助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用意。要通过新一轮审核评估标准解读、专家培训等多角度全方位权威解析,把新一轮审核评估重大意义“传到位”、精髓要义“说清楚”、任务要求“讲明白”,让高校平常心评估,和政府相向而行,共同推动事业发展。

  二是起好步。结合新一轮审核评估试点,抓紧做好有关新一轮审核评估实施标准、规范要求和工作规程的编制工作,做好新一轮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的解读,指导高校深切理解、正确把握新一轮审核评估的核心要义,对标对表发现自身问题、查找自身差距,切实做好自我评估、自我诊断,把“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落到实处。

  三是建队伍。专家队伍水平直接决定评估工作质量,要强化评估专家队伍建设,分层分类开展专家培训,不断提升评估专家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坚持“政治站位一票否决制”,完善评估专家进退动态调整机制,确保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各项规划与设计被充分执行、高效落地。

  四是找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做实、做好“线上评估”和入校考察工作,精准把脉参评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存在问题,帮助高校清楚认识自身不足,指导高校“对症用药”。高校应紧握这张由国内外一流本科教育教学专家开出的问题清单不松手,建账立卡、对账销号,扎实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作。

  五是督整改。建立审核评估“回头看”督导复查,对整改期内突破办学规范和办学条件底线、评估后各项指标全面下滑的高校,采取约谈负责人等问责措施,真正实现督导评估“长牙齿”,体现政府监督刚性,让审核评估有用、有效。

  2016年,北京大学接受教育部的第一轮审核评估,评估专家组对北京大学“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兼容并包”的文化传统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培养引领未来的人的总体目标”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本科教育改革思路符合北京大学的定位与发展,并从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专业教育等方面指出了存在的不足。5年来,北京大学扎实整改、以评促建,在各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展望新一轮审核评估,北京大学将继续当好“排头兵”,积极参与、落实教育评价改革,用好审核评估问诊把脉、推动深化改革的重要作用,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龚旗煌)


建立完善省部协同机制 以高质量审核评估 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解读《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

2021-02-07 文章来源:教育部网站

  近期,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就新一轮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进行了安排部署。《方案》坚持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为指导,以推进高校分类评价,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推动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为陕西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原则遵循,明确了目标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以评促管,形成高等教育管理新经验

  陕西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评估工作,自2014年教育部启动第一轮审核评估工作以来,始终秉承 “对国家负责、为学校服务”的宗旨,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将审核评估作为推进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抓手,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推进机制。成立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领导小组,制定了审核评估实施方案,分类别召开了审核评估专家培训会和高校动员会,省政府领导亲自动员部署,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按照“管办评分离”原则,依托西安交通大学设立了“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作为第三方独立机构,具体开展评估工作,形成了省厅统筹、中心实施的工作格局。

  二是组建专家队伍,完善评价体系。组建陕西省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委员会,建立省级专家库,成员全部是教育部审核评估专家库中高水平、有经验的省内外专家,确保了审核评估的权威性、客观性、规范性。以教育部评估指标为蓝本,对审核评估范围进行了补充、完善,率先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要素,增加了16个审核要点,形成了具有陕西特色的评估范围和指标体系。

  三是落实工作经费,做好支持保障。为保障评估工作的客观独立性,陕西省设立500万元评估经费,委托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独立开展审核评估。为推动和提升审核评估工作信息化水平,列支专项经费,自主设计研发了“陕西省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材料汇聚、过程管理、报告生成、教学质量监控监测及预警等功能。

  四是用好评估结果,强化奖励激励。充分发挥评估结果风向标作用,将评估结果按一定比例划分优秀等次,形成比追赶超的评估氛围。同时实施“整改方案审查—整改中期检查—一年回访检查” 的三环节整改检查反馈机制,要求学校在评估结束2个月内拿出整改方案,第三个月内厅高教处审查反馈,学校修改完善,半年后专家开展整改中期检查,一年后专家对整改效果进行验收。把整改情况和审核评估结果作为高校资源配置的重要参考,与招生计划、财政拨款、项目评审、表彰奖励等直接挂钩,实施绩效激励、激发高校活力。

  面对即将开展的新一轮本科教学审核评估,陕西将在总结经验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流程,充实完善指标体系,让评估工作更具操作性、有效性、创新性。

  二、以评促建,实现高校内涵发展新转变

  经过第一轮审核评估,“办学有特色、发展有优势、工作有亮点”成为陕西各高校共识,各高校紧贴学校办学定位、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质量保障和特色发展等关键领域,加大建设力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学校办学定位更加科学。审核评估范围中专门设立了特色项目,鼓励高校总结培育教育教学特色,走特色发展之路。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坚持“育人为本”、“教学优先”、“质量第一”的理念,从政策、组织、制度、经费、条件等多方面保证本科人才培养需要。

  二是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各高校紧紧围绕学科专业的整体发展,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与培养并举,扩大教师队伍数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持续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较好地满足了学校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

  三是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审核评估推动学校加大教学改革立项范围和支持力度,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形成了纵深推进、多点突破的教学改革新局面。

  四是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各高校借助审核评估工作,紧盯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加大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改革力度,确保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效运行,逐步培育形成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

  新的评估方案,指标体系更加完善,立德树人旗帜鲜明,评估方法改进优化,问题导向明确具体,是科学系统高水平的评价体系。我们要通过学习研读、系统培训,让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高等教育管理者深悟核心要义,准确把握精髓,使强项工作不走弯路,发挥良好导向作用。

  三、以评促改,抓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方案》的出台,预示着新一轮审核评估即将拉开序幕。新一轮评估,高质量成为总基调,分类评估成为新路径,以评促强成为主旋律,建立健全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成为总目标。新一轮审核评估在加速建立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同时,也为陕西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契机。

  一是着力于进一步明确学校办学定位。通过评估,引导学校将办学定位放在国家战略和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谋划,引导陕西高校由紧盯高等教育发展的小逻辑转到更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从跟随复制发展模式转为扎根地方,与区域深度融合、联动发展,不断突出特色优势、汇聚办学资源、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服务能力,进而激发陕西高等教育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形成与区域和地方共赢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是着力于进一步提升特色办学模式。通过评估,引导学校聚焦西部区域发展急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加快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打造特色优势专业,升级改造传统专业。引导高校在区块链、新材料、大数据、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等领域,建设一批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特色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

  三是着力于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通过评估,引导学校以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为引领,建设一流专业、一流课程,打造一流本科。进一步强化创新能力培养,大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激发中西部地区创新创业活力。紧密对接区域发展实际,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评价标准,加大产业发展急需人才培养力度,推进人才培养规格与行业标准、教学实践与生产实际、教师队伍与行业企业人才队伍相融合,将企业需求融入教育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是着力于进一步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通过评估,引导有条件的学校,结合区域发展特色和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向应用型转变,深化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应用型高校。通过主动规划和布局高校周边产业,积极承接高校创新成果和人才等要素溢出,打造“城校共生”发展模式,助力西部区域经济发展。

  可以说,新一轮评估将实现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进一步推动陕西高等教育从追求数量向强调质量、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的转变,引导高等学校发展由要素投入驱动发展转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变。聚焦评估改革,抓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机遇,对解决制约陕西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动陕西高等教育向高质量迈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部省协同,开创高校审核评估新局面

  新一轮审核评估的“五大”基本原则,为审核评估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部省两级上下联动、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助推新一轮审核评估高质量完成,以高质量审核评估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评估工作部省沟通机制。教育部要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分批召开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评估机构工作交流会,及时解决疑点、疏通堵点。我们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评估机构积极要参与评估观摩,通过深入一线实践,提高省级评估组织工作的规范性和管理水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推荐高校参加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先行,打造新一轮审核评估示范“样板间”,保障部省两级评估质量实质等效。

  二是实现评估指标部省有机融合。新一轮评估,教育部为高校提供了两类四种“评估套餐”,鼓励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我们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国家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加入符合自身特色的指标项目,为地方高校提供更多、更丰富的选择,形成不同类型高校的个性化指标体系,推动高校准确定位、特色发展。

  三是做好评估规划部省无缝衔接。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实行部省两级管理机制,教育部负责制定审核评估政策、总体规划,统筹协调、指导监督、巡查检查各地各校审核评估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实际,负责制订本地区审核评估实施方案、总体规划,报教育部备案,构建国家统一指导、各省分级开展的工作机制,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四是做到评估整改部省共同发力。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分别负责审议《审核评估报告》,反馈审核评估结论,指导高校做好评估整改工作。同时,以随机抽查的方式,对高校整改情况进行督导复查,对于存在评估整改落实不力、关键办学指标评估后下滑、突破办学规范和办学条件底线等问题的高校,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约谈负责人、减少招生计划和限制新增本科专业备案等问责措施,确保整改取得实效。

  新一轮审核评估是在总结以往评估经验的基础上,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高水平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为基本遵循,实施的一项极具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举措。评估实行部省协同、两级管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教育部评估中心抽样试点推进中,积极谋划本省试点试行工作。在教育部的系统指导下,部省省际加强沟通协调反馈,确保交流渠道畅通。我们各省教育行政部门超前谋划,系统设计,建好队伍,稳妥推进,严格把好质量关,审核评估就一定能取得良好成效,为中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创造中国经验。

  (作者:国家督学、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陕西省教育厅厅长 刘建林)

 

办公电话:0739-5305169

电子邮箱:admin@hnsyu.edu.cn

办公地址:湖南省邵阳市七里坪/李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