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情牵脱贫攻坚“主题实践活动 >> 队员日记
食品与化学工程学院:修路开源助脱贫 展望山村明日新
2017-07-27

调研组:第21

调研地点:邵东县九龙岭镇三合村

指导老师:周小虎

调研队员:李根、曾信嘉

 

邵东县九龙岭镇三合村,全村共有贫困户115户,贫困人口374人。该村属于典型的盆地地形,大多数村民都聚居在底部平原。站在村委会门口遥望对面山上,隐约看到一栋房子,我们好奇地问当地干部,这么远这么高的地方怎么还有人居住?村干部告诉我们,我们看到的只是五、六、七、八组村民中的一户人家而已,山那边的村民更多,而且贫困户的比例很高。我们都惊愕不已,决定无论天气再热、路途再远也得去走访一次。 

经过两天努力,整理材料的任务已基本完成。按照既定计划,第三天清晨,我们师生三人沿着通向大山的唯一一条沙土路,向海拔600多米的深山进发。 

经过一个小时的艰难跋涉,走了10多里的山路后,终于在半山腰上见到了第一户人家。山腰里的这些土砖房,三三两两的坐落在山林里,由于位置的偏僻、密林的遮拦,以至于不走近都发现不了这些矮旧的房屋。这些房屋历经时间的侵蚀、风雨的吹打,老旧的式样、斑驳的墙皮,让人产生了“问今是何世”的时代错乱。我们走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踩着棱角分明的石子,看到这些带着上个世纪鲜明印记的深山民居,这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贫困山民融入现代文明的出行之路,何其艰难。 

走进一户村民家的堂屋,我们看到两个小孩在饭桌上嬉戏打闹,他们脸上洋溢着烂漫童真。可谁能想到?为了上学,她们每天凌晨四点就得起床,走10里多的山路赶到离家最近的双凤乡中心小学读书。有多少清晨,孩子们在这条坑坑洼洼的路上哼着歌儿,迎接着每天第一缕阳光。相比于他们,生活在城市里孩子是幸福的。不用每天早起晚归、不用砍柴烧水、甚至不用走在崎岖陡峭的渣土路上。而山里孩子的求学之路,何其艰辛! 

再翻过一个山头,能见到的村户越来越少,而房子也越发的破败。近段时间连续的高温,对这里的村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由于地势较高、抽水泵的功率不够等原因,当地村民们要想喝到一口水,必须去山下很远的地方去取水,然后仅凭人挑肩扛一步一步运上山。一路上,少许洒在沙土路上的水,在烈日下水汽蒸腾。这,都是村民取水之路颠簸的痕迹。为了取到这桶水质不能得到保证的“生命之水”,村民的求水之路,何其艰难。

 

 

 

(图:下水取水的村民背着水爬山回家)

                                     
想致富,先修路。山村对外面世界的追求、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村民们对用水的需求,都寄托这条坑坑洼洼的沙土路上。山村怀着迈向小康社会的梦想走在这条路上,步履维艰;孩子天色未亮便行在这条路上,风尘仆仆;村民们烈日下艰辛地走在这条路上,挥汗如雨。脱贫之“路”,任重道远! 

令人欣喜的是,据驻村干部介绍,在党委政府的关怀下,搭着扶贫攻坚政策的东风,三合村山民的通路和通水工程已规划好,即将开工。在不久的将来,山民们都将幸福地走上这条脱贫之“路”! 


主办:邵阳学院组织部、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武装部) 

Copyright ?2017-2022 by hnsyu.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