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七里坪校区逸夫图书信息楼报告厅内,掌声与共鸣交织成热烈的“思想浪潮”。“信仰之约·邵阳红大思政课”——第四届“四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学习分享会在此火热开讲,主会场1000余名师生与分会场4000余名观众共同沉浸在“历史与青年的对话”中。校党委书记宁立伟,党委副书记赵敏丽,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学勇,党委委员、副校长黄秋生及湖南日报邵阳分社副社长曾佰龙等嘉宾出席,共同见证这场“用故事传递信仰”的精神盛宴。
本次分享会由学生工作部主办,易班发展中心、“一站式”学生社区学生志愿者工作站承办,经各二级学院初赛遴选、学生工作部复赛评审,最终10支分享团队脱颖而出进入决赛。本届赛事契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以及“清廉校园”建设两大主题,选手们以“小故事”承载“大主题”、以“小切口”折射“大情怀”,将课堂所学与红色故事深度融合,用青春视角诠释革命先辈的英雄气概与理想信念,让“四史”学习更具温度、更有活力。
从“种树书记”谷文昌十四年坚守种下三万八千亩“绿色长城”的热血传奇,到“草鞋书记”杨善洲扎根大亮山二十余年、无偿上交3亿资产的赤子之心;从彭士禄院士“我是人民养大的,这辈子要为人民办事”的朴素誓言,到张桂梅校长“燃灯育人”、用一生守护华坪女高的担当;从左权将军“没有一个铜板”的清廉家书,到钱学森“不爱钱、不要权”的报国强音;从西花厅里关于“修缮”的特殊风波,到马灯里红军与苗民“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鱼水深情……10个学院的分享团队用不同的红色故事,串联起“四史”中的精神脉络。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段段感人的细节,让现场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与革命先辈对话,在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
选手们激情澎湃的讲述、富有感染力的表现,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经过评委现场打分,马克思主义学院获一等奖,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获二等奖,农林生态学院、理学院、文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获三等奖;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倩、电气工程学院黄烽两位老师获评“优秀指导老师”。
比赛尾声,报告厅内响起《歌唱祖国》的旋律,全场观众挥舞着手中的五星红旗,现场成了红色的海洋。一名新生感慨说:“原来‘四史’不是课本上的文字,是一个个‘活着’的故事,是我们该传承的‘精神密码’。”
这场“历史与青年的对话”,没有结束——它会变成青年们的“行动指南”,变成“挺膺担当”的动力,变成“立志报国”的信念,在一届届新青年中传承下去,成为“邵阳红”最鲜艳的底色。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自2021年起,邵阳学院紧扣“四史”核心内容,从班级学习到学院初赛,再到校级决赛、新生专场,完成全体学生的全覆盖;再到走出校园,走进中小学校园,充分发挥高校思政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投身邵阳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课堂;走进田间地头,向社区、乡村居民宣讲,向人民群众学习,发掘本土红色元素,形成了“四史”及中华民族发展史沉浸式学习闭环。让大学生从“课堂学习者”变成“讲台讲述者”。“传薪”思政品牌通过“四史”学习分享会、“励志成才 报效祖国”报告会等活动,将“要我学”转变为“我来讲”,引导青年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龚家勤 刘蕴瑜 肖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