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抹耀眼的红色——记邵阳学院程凯华教授

发布日期:2021-10-15
 2021年校关工委“读懂中国“活动优秀征文选登

那一抹耀眼的红色

                            ——记邵阳学院程凯华教授

 

  文学院  周晓琳沈东跃

            

1981年,程凯华站在鲜红的党旗下举起右拳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党旗的鲜红映照在这位教文学的先生眼中,满目柔情中也少不了铁骨铮铮,他将用余生光阴,来为这誓言作注脚。

 

承一片红色,燎原星火

在湖南双峰县初级中学的课堂上,老师说道:“蔡和森是这片土地走出去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同学们要明白,我们享受的是前人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啊!”正值少年的程凯华对革命领袖理解得并不深刻,但是老师庄重的神情,让他隐隐产生敬佩与尊重。

“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一切,我以后也要成为这样的人。”

两个素未谋面的人在这里产生情感的交点:蔡和森留下的红色精神,传承到了年幼的程凯华心中。带着这份精神,他迈步进了湖南省长郡中学。

位于湖南省省会长沙市的高中,拥有的不仅仅是海量的知识,更是精神的熏陶。在这里,有无数留下红色基因的先辈们:对工作和学习坚守着“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走九十九步”原则的任弼时、赴法勤工俭学立志救国救民的李立三、“岁寒松与柏,忠贞照千古”的李富春……程凯华就如这些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一般,在教室中诵出朗朗书声,在潇湘书影里立志报国。

五四运动风雷激荡,南开大学在这场伟大爱国运动的烽火中诞生。1956年,程凯华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1957年,周恩来总理考察南开,人山人海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精神声声相传,代代相承。

2019年,南开大学百年校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南开,提及首任校长张伯苓振聋发聩的时代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三问,即使程凯华年至耄耋,他仍能掷地有声地回答:“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愿意中国好啊!”

这位南开学子,用言语和行动践行着他的答案,回答这历史之问、时代之问、未来之问。

 

披一身红色,日夜兼程

1961年,程凯华拉开了教学生涯的序幕。听从国家安排的他,先是前往兰州大学中文系任教,后调任回湖南省邵阳师专任教。

邵阳师专校园内平常的一天,程凯华步履匆匆,装修工人扛着玻璃向前走,哗啦一声,玻璃划到了他的右手手背,鲜血淋漓。他就医后止住血,敷药打上绷带,手却不能伸直,只能和胳膊一起吊起来。程凯华犯了难:这可怎么给学生上课写字啊。这并没有难倒他,程凯华如往常一样给学生们上课,只不过板书字迹歪歪斜斜——那是他用左手写下的板书。

小意外偶尔发生,而工作量超负荷,疾病缠身才经常性地影响着他。一星期24节课,往往是刚下文学史的讲台,又站上小说史的课堂。数十年如一日,他的身体也向他抗议,繁重的讲课压力使他患上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时,咳嗽不止,他在咳嗽声中挤出声音讲课。即使带病,他也坚守在讲台之上。学生们在课堂上看见的,永远是侃侃而谈、意气风发的程先生,带领着他们学海遨游。

上着上着,几十年岁月弹指而过。

勤恳专注不过是他敬业爱岗的小小缩影,令他深感骄傲的,是他和同仁们培桃育李的峥嵘岁月和不断奋斗取得的辉煌成绩。邵阳师专中文系系主任的担子挑在肩上,他宵衣旰食,日夜兼程,在作为系主任的那些年里:诞生邵阳师专第一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文系领导班子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先进领导班子……那一本本红底金字的荣誉证书是对他的付出给予最高的肯定。

荣誉加身,而他的脚步从未停止:“让我为党的教育事业奉献得多一些,再多一些吧。”

 

传一代红色,不忘初心

岁月转瞬而过,初站上讲台的风华正茂青年已是头发斑白的老人了。

1998年,这原本是程凯华的退休年限,站了半辈子的讲台,怎能说下就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再待一会儿吧,这一会儿,又是十三年。

2011年底,程老完全退出三尺讲台,正式结束教学生涯。五十载风华匆匆而过,岁月淘金,他的初心从始至终未曾改变。

退休后,朋友们劝告他好好休息,颐养天年。程老感谢朋友们的关心,目光深沉地望向书架上整齐摆放着一本本由他编著的系列专著教材和学术论文,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解释道:“我热爱教学,也喜欢研究和写作,在退休前我计划中的两个课题尚未完成,把它们做完,我心方安啊。”

正是退休那年,学校奖励他一台电脑。他心想:学校既然奖励给我,那我可要学会使用它。他戴上眼镜,握了一辈子笔杆的手抚摸键盘上的字母,如幼时学写字般认真地用手指戳出文字,那一个个散发着书香墨韵的方块字,就在现代科技的光芒中呈现,那些深沉的思考化作浅显易懂的表达,随着网络传递到更多人眼中。

在一下下的键盘敲击声中,八年伏案笔耕,八年夜以继日,程老完成撰写《中外名家论名家》《中国现代农村题材小说史》两部80多万字的学术著作。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如若我的书,能给后生们带来些许帮助,就值得了。”

 

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报党恩。他用一生践行着党旗下鲜红的誓词:“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指导老师: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