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我做任何事情,都要求自己达到第一流的标准。坐飞机我从来只坐头等舱,饭店我也会速最好的,我的公司一定在当地最好的写字楼里,这并不是我乐于事受,我就是觉得只有那样的地方才配得上我的优秀。 有人间: “你觉得你性感吗?”我说:“当然。”又问:“你觉得你是实力派还是偶像派?”我未加思索地回答:“Both!”
分析: 看到上面这些话,你的感受是什么呢?无论你是想说“他们很自信很有魅力”,还是想骂“真够臭屁的!”说这些话的人都是常规意义上的成功者,他们是:惠普首位女CEO卡莉·费奥瑞纳, NBA球星大鲨鱼奥尼尔、搜狐总裁张朝阳。 像本期策划中提及的几个故事,生活中的确有不少人“毁于自恋”,但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些成功者,身上也带着明显的自恋特质。于是人们不禁要反思:自恋到底是好是坏,对于人的幸福、成功是推力还是阻力。 这个问题,如果不结合个人的情况,抽象地讨论,恐怕永远不会有结果。其实“自恋有利有害”是一个“小马过河式”的命题,松鼠告诉你自恋会让你一败涂地,老牛则说自恋会使人更成功,快乐。 当我们对着镜子,欣赏自己的美貌时,心里是美滋滋的:当张朝阳说“Both”时,肯定是很得意的。一个人在自恋的时候,无论给口文/余凡他人什么感觉,那一刻他会自我感觉良好。从这个角度来说,自恋是“获得良好自我感觉”的一种方式,自恋行为背后的驱动力是“感觉良好”,显然,追求自我感觉良好、优越感,并不是错事,那是人性中很自然的一面。“自恋能带来良好的自我感觉”,从这个意义上说,老牛说得对,自恋是有积极意义的。 不过,我们必须意识到,要真正获得持久的良好的自我感觉、价值感,根本上还是要靠自己的实力、成绩,自恋这种方式只能算是“小甜点”而已。千万别天真地认为,上面那些自恋的成功者,单纯是靠自恋成功,他们中哪一个不是富有能力,非常努力地奋斗呢?他们的确对优越感有强烈的需求,不过他们靠的是用实力去得到这些。 按照心理学家的解释,病态的自恋属于一种防御心理,根源在于自卑,不能以正常的方式获取良好的自我感受。那些过分自恋的人,往往在内心深处,对自己的能力缺少足够的信心,对实现自己的期望、目标,有种无力感,于是通过过度的自我美化来补偿缺失的需求。 当一个人过分地自恋时,往往会给周围人带来不好的感受,他可能不惜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或者给人缺少自知之明的印象,于是使自己更加孤立,更难应对生活、获取成功。当事人往往因此走人一个不成功——自恋——更难成功——更自恋的恶性循环之中。此时自恋就变成了坏事,伤害着周围人,同时也伤害着自己。 能否安全过河,取决于身高,而会不会被自恋所伤,则取决于除了自恋之外,有没有实实在在的“真家伙”。所以尽管自恋时“感觉好极了”,但一定要有度,绝不能让其成为主要的自我价值感获得方式。而且当你自恋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想一想:我的这种自恋有没有伤到别人,伤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