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邵阳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今天是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心理百科>趣味心理

趣味心理

饥饿效应:“相见恨晚”的奥秘

来源:    作者:邵阳学院心理健康中心   时间:2017年11月25日

 因为陌生所以美好

人际交往当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人们在结识一个新朋友时,往往首先看到的都是对方的优点。觉得对方很有吸引力,甚至生发“相见恨晚”的感慨。但相处久了,彼此间就会感到索然无味了。这种情形和在餐馆里用餐的体验有点相似--刚开始吃头盘或冷碟的时候,感觉很好,口感好、心情好......吃头两个菜时,也是赞不绝口。但是愈吃下去,愈觉得不如意的地方多起来。酒足饭饱之后,甚至会变得挑剔和苛责起来。

心理学家们称这种效应为“饥饿效应”或“陌生化效应”。

刚开始吃饭的时侯,人们正处于饥饿状态,“饿了吃糠甜如蜜,饱了吃蜜也不甜”,所以会觉得刚吃到嘴的东西样样都好吃。另外,我们初到一个餐厅,肯定会有一种新鲜感,正是这种新鲜感、陌生感赋予一些东西以美好的感觉,包括我们的心情和胃口。

“饥饿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为新结识的朋友之间,常常在相处之初觉得相见甚欢。而结识久了,新鲜感就会逐渐淡漠下来。

有位作家说的很好:在人际问题上不要太浪漫主义。比如,初见一个人,因为几句话投缘便引为知己,相处久了,发现对方的缺点之后又急忙割袍断义。这种极端化的处世方式往往给人一种不明事情,不懂世故的印象。“饥饿效应”的存在常常会促成这种交友倾向。所以,知晓人际交往中的这一效应,有助于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无论是新朋还是老友,都应该持有一颗平常心与之交往。不必对旁人要求太高,寄予厚望,到头来自己往往失望受伤。与其那样要求别人,不如这样修炼自己。对他人保持一种平稳而客观的评价是我们心智成熟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