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2009/03/03 1 条评论来源:
在《教育研究方法》的课堂上所想到的,很多只是我的理解和思想点滴,并没有系统的阅读和思考。
1. 所谓科学,教课书的定义“以有系统的实证性(empirical)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有组织的知识”,科学的三大特性:客观性,即不因人而变;验证性,即其真实性可以检验;系统性:即要遵循一定的程序。
2.
3. 科学的重点其实就是一套大家通行的游戏规则,遵守这套游戏规则的,就可以称为科学,具体来讲,科学定义的关键在于研究方法,而不是研究内容。换言之,你如果用一套公认的学术游戏规则来研究鬼神,那也是科学。
3.科学是个好东西,但也并未全能,世界上总有科学所解释不了的东西,它只能解释部分世界。人类认识世界有许多种视角,有宗教的、艺术的,当然还有科学的,也可以说,科学只是认识世界的一种视角,它并不比宗教和艺术这类非科学的东西高贵多少。
4.但是中国人很有意思,自从科学观念引入国内之后,许多人把科学当成“神”来崇拜,凡科学的就是好的,凡不是科学的,就是不好的。“科学”二字成了香饽饽,仿佛牙防组的那个认证,有了科学二字,大家都得服。记得中学时候上过一门课,叫“科学人生观”,现在想来,人生观竟然有“科学的”和“不科学的”区分,多么莫名其妙的一件事,如果每个人在人生观上都是“科学的”,那么这将是一个多么无趣的世界。
5.既然中国人这么崇拜“科学神”,很多人便总想站在科学的制高点上点评别人,于是在“非科学”之外,又有了“伪科学”的概念。其实,“伪科学”,“邪教”等之类的概念本身就不科学,因为“伪”和“邪”在中文里都有负面的意思,大体上包含了一种道德判断,那么就有了谁有权来决定是否“伪”和“邪”,所以很多人便争当科学的代言人,愿意指责别人是“伪科学”,而自己是“真科学”。而科学本意是一套研究方法,其实不需要什么代言人的。和科学相对应的,应该是“非科学”,而不是“伪科学”。
6.科学,非科学都是中性概念,它自身并非很高贵。科学能改变部分生活,但不能满足所有的心灵愿望,所以,这个世界,像离不开科学一样,也离不开宗教、艺术等这些非科学的东西,你能说宗教和艺术不重要吗?
7.既然科学、艺术、宗教对于人类都很重要,但为什么学校系统内只讲科学,而少论其它,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这和科学的三大特性有关,也和教育的性价比有关。科学有客观性,不因人而变,他做出来是这样,你学后做出来也这样;但是艺术类的就不是如此了,艺术的东西需要悟性,很多东西是学不来的。
8.严格意义上讲,中医是很难称为科学的,但这并不代表着就否认其价值,说中医是科学的人,很多时候放大的科学的定义,即,不认可最上面所说的科学概念,将科学的含义无限放大,最后当然中医就是科学了;另外一种情况,是“科学神”的崇拜心理,认为科学就是好的,你说中医不是科学,就是说中医不好,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9. 多少年来,中国人一直相信玄学而否定科学,但自从科学成了香饽饽之后,又常常用反科学的态度来推崇科学,比如前面将的“科学的人生观”。
10.那么,什么是科学态度,或者科学精神呢?科学精神的重点其实是一种“怀疑一切”的精神,我们看到的大部分的科研报告,都是先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研究观点的,换言之,科学必须分析前人的研究,批判前人的研究,才能展开自己的研究,而不能论这里的“前人”是不是你的长辈,或者你的领导,或者是不是什么权威,在科学面前,你们都是平等的,但是,我们中国社会传统上讲究的是尊老敬老,讲的是英明领导,因此,中国人没有科学精神也就一点也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