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雨铃在杨家背上笑得很灿烂
志愿者和孩子们在用简单的手语交流
11月28日,感恩节,这一天对王翠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19岁的王翠来自西安,现在邵阳学院外语系读大二,感恩节这一天王翠和外语系130名伙伴们一起走进市特殊教育学校,为那里的孩子们带去了一台特殊的文艺演出。
哑剧成“最受欢迎节目”
经过简单的布置后,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小礼堂变身为舞台,14时20分,演出拉开帷幕。与普通的演出很不一样,长长的节目单上看不到一个独唱或合唱节目。考虑到特殊教育学校里大部分孩子存在听觉障碍,手语舞、哑剧、太极拳等“无声”节目齐齐上阵,只为了更好地贴近这些孩子的世界。
《候车室风波》是志愿们精心编排的一出哑剧,全场在一片屏息凝神的气氛中看几名演员在台上的认真演出。对于常人来说,这出场景简单、全靠演员手势和动作传递剧情的哑剧似乎有点单调,甚至一些情节都无法顺遂地理解,但台下的孩子们却看得异常陶醉,不时捧腹大笑,演出结束后全场响起了最热烈的掌声,哑剧无疑成了全场最具人气的节目。
以心交心的沟通无界
对外语系的同学们来说,语言是他们的专业,更是一种与人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在特殊教育学校,面对有听觉障碍的孩子,语言这个工具似乎显得很渺小苍白。
来特殊教育学校前,大部分志愿者都突击了一下简单的手语,只为了和孩子们更顺利地交流。你好,你叫什么名字?”“你今年几岁了?”你很棒。”志愿者们怯生生地和孩子们比划起简单的交流手语。然而当来到这里后,他们才发觉学习的手语显然数量上很不够,质量上不够规范,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的热情和激情。比划一遍看不懂就比划两遍,如果还是不懂,就干脆用甜甜的笑容来温暖你,用纸笔的方式进行下一步的交流。
你们是我的好伙伴
文艺演出结束后,志愿者和孩子们进入了自由活动时间。礼堂里,有的志愿者手把手地教孩子们折手工艺品,有的志愿者和孩子们进行扳手腕等游戏,还有的志愿者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教孩子们学跳舞。
礼堂外更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志愿者邓承万和12岁的何忠贤在篮球场上已经成了好搭档。只见何忠贤在运球进攻,邓承万认真防守,何忠贤见一时无法顺利突破,一个急停后撤步,踩线投了一个三分球,尽管没有应声入篮,但何忠贤的表现也赢得了场边的尖叫与掌声。
志愿者杨家和9岁的郑雨铃也成为 了“不打不相识”的好伙伴,四川汉子杨家在扳手腕比赛 中“惜败”给颇具运动细胞的郑雨铃,之后的折纸等游戏里都能见到这对好伙伴的身影。郑雨铃显然把杨家当成了哥哥一样的存在,甚至会调皮地让杨家背她。
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学校里现在有150名孩子,绝大部分都是寄宿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与社会接触相对较少,这些志愿者的到来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真的感谢这些年轻的志愿者们。”刘倩老师介绍,邵阳学院外语系已经把特殊教育学校作为社会实践基地,能有更多志愿者定期过来关心关爱这群特殊的孩子,这让她觉得很开心和感动。
“今天对我而言是个很特别的感恩节,原本以为是我们去帮助这些孩子,可整个活动结束后,我发现我更要感谢这些孩子们,即使在有些残缺的世界里,他们依旧很认真努力地生活,我被他们温暖纯粹的笑容感染了。”王翠说。
(林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