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有些偏远凋敝的小学,一群满怀激情的大学生志愿者,一段维系六年的支教情缘。11月26日,新邵县雀塘镇黄泥小学又迎来了邵阳学院的36名支教志愿者。
旧学校迎来新曙光
黄泥小学建于上世纪90年代,在村里原先的祠堂基础上改建而来。由于欠缺资金进行改造和维护,现在的黄泥小学窗户玻璃残缺不全,夏天刮风下雨时,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是家常便饭。下课时,孩子们就在那几十平方米的水泥地上活动。。
黄泥小学的校长介绍,由于缺少必备的器材、该校工具、音乐、体育等课程一直无法顺利开展,而6年前邵阳学院的志愿者开始关注黄泥小学,每年不定期来学校进行支教,帮助开展一些孩子们平时很少接触到诸如英语、音乐、体育等课程,给孩子们带来新鲜感和乐趣。
条件艰苦但是快乐
早上7时30分,志愿者们就踏上行程,他们随身给孩子们带去了很多文具和礼物。经过一个小时的颠簸,志愿者们顺利到达黄泥小学。刚下车,孩子们就蜂拥而上,把志愿者们团团围住,笑容是如此灿烂纯真。
到达学校后,志愿者们就迫不及待地站上讲台给孩子们上起了课,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这些课他们都用心备课,从学前班到六年级,每个教室的孩子们都听得异常认真。
黄泥小学的很多孩子们都是留守儿童,志愿者的到来不仅是给他们灌输了新的知识,也给他们带去了温暖和感动。
中餐时间,孩子们的午餐就是各自从家里带一点米,带到学校用蒸锅去蒸熟,菜也是早上从家里来带的。尽管孩子们的午餐很简单,但是他们都大口大口吃得很香。由于学校条件有限,志愿者们事先都自备了方便面,和孩子们一同欢乐地吃了起来。
午餐过后,一场别开生面的合唱比赛在学校上演,孩子们兴奋地唱着上午音乐课排练的合唱曲目,快乐的音符飘荡在学校的每个角落。
爱的精神在传承
下午,邵阳学院生化系10级辅导员邓老师与黄泥小学校长签约社会实践基地,生化系将和黄泥小学进行更好地对接,定期向学校开展各类活动。
“参加这次支教活动让我感触很多,这里的小孩子们都很天真可爱,但我能清楚地感觉到他们缺少关爱,支教活动会定期开展,我会多回这里看望这些孩子们。”志愿者田燕说,即使自己能做的事情很微小,但是哪怕能为孩子们多带去一件文具、一个新的知识点,她也觉得很开心。
(文/图胡文杰林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