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学院党委宣传统战部>>新闻中心                       返回首页            

著名民俗摄影家刘启后来我校作报告

发布时间: 2012-05-15    文章录入:邵阳学院党委宣传部
 
    

 

刘启后,1944年生,隆回县六都寨镇人,虽只有大专文化,但却是声名远扬的民俗摄影家,曾连续四届应邀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世界民族摄影理论研讨会”,其笔名“老后”要比真名更为人熟知。35年来,他进出瑶山300多趟,用照相机将隆回花瑶这个部落的生存方式、文化形态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一一记录,以近乎狂热的热情将花瑶文化向外界推介传播。54日上午,刘启后一行来到我校,在李子园校区办公楼二楼为在场师生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报告。校长曹健华教授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副校长曾阳素教授、艺术设计系主任李月秋等院、系领导及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隆回县境北部的虎形山平均海拔1300多米,这片高寒山区是花瑶部落繁衍生息的家园。但说其是瑶,可他们从来不曾知晓瑶家鼻祖“盘王”,有说属苗,又与苗民迥然不同,他们藏在茫茫大山深处,奉黄瓜为生灵,早年的民族认定中,他们被划为盘瑶支系过山瑶的分支。这支瑶族的女人们着装艳丽,色彩奔放,“随着她们娇美的身影闪动在那绿意葱茏的山野,远远望去,嫣然束束耀眼的山花。于是,我们便誉其为‘花瑶’了。”老后在《神秘的花瑶》中写道,“不意,‘花瑶’这个二十年前不经意叫出的美丽族称,却被这里的瑶族朋友及当地政府乐呵呵地接受了。”

在报告中,老后以一组摄影图片故事《相携到永远》为引,展示了一对花瑶耄耋夫妻相濡以沫的质朴真情,之后依次介绍了花瑶的艳丽火辣的民族服饰、精湛绝伦的挑花手艺、“民歌绝唱”的呜哇山歌、奇特神圣的造屋习俗、圣洁疯狂的婚俗活动、神秘古老的梅山文化、惊世叫绝的惜字文风等等。花瑶是一所民族文化和民间文艺的宝库,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随老后一起考察时,感叹“我来晚了”,花瑶文化独特而丰富,报告会进行了3个多小时,老后也没有说完想要展示的内容。

著名诗人匡国泰评价道:“瑶山已经变成老后的精神故园了。” 老后说,花瑶是他心中圣洁的“香格里拉”。他在冰天雪地的瑶家山寨度过9个春节,练就了一身“可以跑15小时,不沾凳子、不吃饭、不喝水”的硬朗体格,为了拍摄花瑶婚礼,他在队伍前后来回奔走拍摄,偶尔为选取更好的拍摄角度还要“抢占山头”,送亲队伍要走20里路,他就要走40里,近70岁的他笑称“我一到了山里就成了17岁,年轻人爬山都不如我。”冯骥才先生称老后为“一位从摄影家跨越到民间文化保护领域的殉道者。”之所以是“殉道者”而非“志愿者”,因为“志愿多是一时一事,殉道者则要付出终身。”老后无数次深入瑶寨记录考察,和他们同吃一鼎饭、同睡一张床,力所能及地为瑶民排忧解难,帮助当地政府保护和推介瑶乡。90年代后,老后已被瑶民当作自己人,满山都是可以聊天的人。现在摄影界流行一种说法,到瑶山去,只有跟着老后才能拍到好东西。冯骥才先生在《细雨探花瑶》中说:“如果每一种遗产都有一个‘老后’这样的人守着它多好!”

在报告会最后,老后呼吁,请对民俗文化多一份包容,还告诫在场的同学们:“就像曹校长刚才所说,各位同学一定要有自信,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