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湖南省教育厅《关于举办第四届湖南省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的通知》要求,2024年第四届湖南省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评审工作已经完成。本次竞赛全省共有15所高校118个队伍参赛。经专家评审,竞赛委员会审议及复核,共有53个队伍拟予授奖(具体名单见附件1),其中,一等奖6个,二等奖18个,三等奖29个;陈敬炜等6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具体名单见附件2);南华大学等3所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具体名单见附件3),现予公示。公示期为8月31日-9月2日。
公示期间,对获奖结果有异议的单位或个人可以书面形式向竞赛委员会秘书处提出。单位提出异议的须写明联系人姓名、联系方式,并加盖公章;个人提出异议的须写明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并附本人的签名。同时请获奖的有关学校核准信息,如有问题请及时反馈。
联系人:马老师18673938783 (邵阳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毛老师18873897589 (湖南省工程热物理学会)
刘老师18975892516 (湖南省工程热物理学会) 
大赛邮箱: syxyjx2021@163.com
通讯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七里坪邵阳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邮编422000。
第四届湖南省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组织工作委员会
2024年8月31日 
第四届湖南省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作品获奖名单
| 获奖等级 | 参赛单位 | 作品名称 | 成员 | 
| 一等奖 | 湖南大学 | “废锂新生 ”——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回收再生新方法及装 备 | 欧锦涛、康斯仪、刘雨昕 | 
| 一等奖 | 长沙理工大学 | “一室暖春 ”--温室农业多温同储相变储热装备 | 颜蔚莹、马莉莎、蒋嘉诚、闫歆睿、 肖夏琛 | 
| 一等奖 | 中南大学 | 生物质磁-热催化低温高效制氢装置 | 王婷巍、雷坤、李科、郝晨存、段南眷 | 
| 一等奖 | 邵阳学院 | “轴磁智驱,效能飞驰 ”——轴向磁通柴油智能发电机 | 成汨蓝、王楠、顾硕、焦子豪、赵少敏 | 
| 一等奖 | 国防科技大学 | 高效能飞行器地面动态模拟试验系统 | 靳佳慧、喻煌、丁浩峰 | 
| 一等奖 | 湖南工程学院 | 缓释调控能量收集地板 | 祝全炜、秦楠、张栋、周文卓、卿卫铭 | 
| 二等奖 | 国防科技大学 | 风力发电机低能耗除冰与主动流动控制一体化系统 | 谢玮、景向嵘、龚建宇、丁振伟、高天翔 | 
| 二等奖 | 湖南工业大学 | 基于零碳排放的煤层气重整利用综合能源系统 | 杨奇、 曾昭多、刘创、黄非凡、黄伟 | 
| 二等奖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碳复碳吸 ”—油茶果壳基SiC陶瓷颗粒捕集载体及装置 | 吴成浩、朱悦、秦继兰、黄欣嘉、阎仁兴 | 
| 二等奖 | 湖南农业大学 | 冷暖与供--一种同时制冷制热的外卖箱 | 聂云飞、向炜霖、吴佳朋、罗泓杰、黄浩宇 | 
| 二等奖 | 长沙理工大学 | 基于绿电的高寒高海拔地区农宅零碳分布式能源系统 | 刘冬、王子艺、黄永锋、王若旭、罗强 | 
| 二等奖 | 国防科技大学 | 基于相变的水下气液两相冲压发动机 | 熊浩西、 肖婷、王琦、赵瑞、田梦洋 | 
| 二等奖 | 邵阳学院 | 返璞归真—— 向日葵太阳能发电系统 | 尹杰元、林鲁晨、何汉、王楠、张建雄 | 
| 二等奖 | 邵阳学院 | 一种水面漂浮垃圾“热解燃烧 ”超低排放处理装置 | 张建雄、尹杰元、林鲁晨、河汉、郝依婷 | 
| 二等奖 | 南华大学 | 沙漠绿氢--燃料电池供电系统设计 | 胡佳妮、龚军怡、耿得智、谢张金、屈伸驰 | 
| 二等奖 | 中南大学 | 仿热管结构被动式淡水收集装置 | 王捷频、章飞、黄毅谋、许梓弢、张晓宇 | 
| 二等奖 | 湖南大学 | 多模态自适应能量路由器——岛礁智慧供电 | 谢佳伟、张颖颖、吴龙榜、罗聪、屈思卓 | 
| 二等奖 | 长沙理工大学 | 基于分时分区的光伏直驱空调系统优化设计 | 李永欢、谢丽、文子涵、孙梦林、李娜 | 
| 二等奖 | 邵阳学院 | 智风领航-多功能风能捕获及能源转化装备 | 李旺、任龙、刘宗泽、严冬雁 | 
| 二等奖 | 湖南科技大学 | 微波烧结电池极板装置结构设计 | 邹孟岑、严惠军、李浚哲、 肖泉海、王一凡 | 
| 二等奖 | 湘潭大学 | 绿色零碳排放动力一氢氨燃料转子发动机 | 何伟标、黄载军、刘旭、高殷帝、王勇 | 
| 二等奖 | 湖南大学 | 超低频振动能量高效俘获装置 | 陈婷婷、陈圣超、冯浩然 | 
| 二等奖 | 湖南理工学院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点阵型流道设计 | 崔毅、孙昊然、邹林海、王仁超、雷小婷 | 
| 二等奖 | 湘潭大学 | 新型垂直轴风力机的设计与优化研究 | 沈壮、郭维宇 | 
| 三等奖 | 邵阳学院 | 太阳能驱动的荒漠智能播种与集水灌溉机器人 | 王璇涛、兰元阔、饶浩勇、杨斌、杨扬 | 
| 三等奖 | 中南大学 | 生物质水热产物智能调控系统 | 张伟进、陈青月、周军辉、张倩、李元昊 | 
| 三等奖 | 湖南科技大学 | 面向智能电网的低压绝缘实时监测与漏电保护系统开发 | 高振、 肖亮、祝上洋、何先科、刘瑞 | 
| 三等奖 | 中南大学 | 新型电力系统储能型电能调控装置 | 李源、刘建峰、杨鑫、黄宇聪、陈梦茹 | 
| 三等奖 | 长沙理工大学 | 考虑源荷不确定性和新能源汽车有序充能的综合能源系统 | 梅瑾、战钰、赵廷波、钟雨嘉、傅昂 | 
| 三等奖 | 国防科技大学 | 热流操控大师--卫星舱板结构灵巧热管理方案 | 霍森林、丛威、盛纪、吴君豪、杜一雨 | 
| 三等奖 | 国防科技大学 | 面向节能环保的轻质多功能力学超结构 | 贾琪、韩东海、王超、胡兵 | 
| 三等奖 | 中南大学 | 新一代低成本高性能芦苇基钠电硬炭负极与储能电池 | 陈汝璨、崔璇、雷勋惠 | 
| 三等奖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基于太阳能的红外—喷动床联合干燥装备 | 裴家乐、周杨、李翅鸿、成宇佳、于健涛 | 
| 三等奖 | 中南大学 | 海洋资源勘探机器人 | 周俊洁、李俊松、刘航宇 | 
| 三等奖 | 湖南大学 | 光伏驱动的防融霜热泵与空气载能末端及调湿围护结构协同 的热湿环境营造系统 | 陈湘、黄玉婷、王雨欣、胡世安、刘佳晴 | 
| 三等奖 | 长沙理工大学 | 基于太阳能的高寒高海拔地区综合加能站系统 | 龙樱子、王方兴、袁辉勇、周俊臣、王龙 | 
| 三等奖 | 长沙理工大学 | 基于机器学习的风电机组故障预警系统开发 | 段立松、吴希锐、尹琛、左佳文、黄煜杰 | 
| 三等奖 | 长沙理工大学 | 应用于电动汽车增程的风光业补发电装置 | 杨若曦、何锦涛、叶雯霞、邹羽 | 
| 三等奖 | 湖南大学 | “夏丰冬枯、日盈夜亏”破解利器:一种太阳能跨季节热化学储能供暖系统 | 王乐霄、王利明、杨格桑、熊银、秦统 | 
| 三等奖 | 湖南工程学院 | 柔性摩擦电自供能运动监测与轨迹识别器件 | 卿卫铭、周文卓、泰楠、廖思华、祝全炜 | 
| 三等奖 | 湖南工程学院 | 柔顺自供能手势控制手套 | 张栋、秦楠、周文卓、卿卫铭、刘诗璨 | 
| 三等奖 | 湖南科技大学 | 天衣无“缝”--基于 AI的长输管道焊缝缺陷检测-磨抛一体化系统 | 单青海、黄泓、卓荣锦、王容容、王荣儿 | 
| 三等奖 | 湖南科技大学 | 基于 TMS320F28335-DSP 三相电机变频控制系统 | 李成阳、曾剑辉、韦银万、曾永辉、石鹏程 | 
| 三等奖 | 湖南科技大学 | 海洋油气输送钢管扩径-矫直复合矫形智能装备 | 彭德平、杨吉鑫、王淦、黄谦仁、王慧祥 | 
| 三等奖 | 湖南理工学院 | 宽温区适应型电动汽车CO2中间冷却式热泵系统 | 卢军明、牛杰、曾坤、杨思、龙梦俊 | 
| 三等奖 | 湖南农业大学 | 丘陵地区智能转运电动平台 | 邹学杰、顾辰昊、宋熙、伍硕祥、李家杰 | 
| 三等奖 | 南华大学 | 冷风机盐水除霜循环喷淋系统 | 唐辉煌、宋璐源、姚梦玉、杨晨、蒋李强 | 
| 三等奖 | 南华大学 | 太阳能光伏阵列顶升施工装备 | 杨侨、何富华、胡飞、龙思星、黄思敏 | 
| 三等奖 | 邵阳学院 | 一种治沙发电装置 | 何志鹏、熬鑫、兰元阔、路帅强 | 
| 三等奖 | 中南大学 | 考虑不确定性的光伏逆变器系统双层优化调控方法 | 廖锦涛、吴浪、彭宇恒、朱凌、吕铁 | 
| 三等奖 | 中南大学 | 回转窑耐火材料耐蚀性能评价方法及清焦装置设计 | 谢斌、尹浩好、汤旭东、夏扬、王皓 | 
| 三等奖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用于改善柴油发动机清洁排放的智能组合调控装置 | 周锦涛、冯小鹏、裴中文、陈晓飞、蒋志 | 
| 三等奖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基于太阳能驱动的池塘水面垃圾清洁机器人设计 | 张从彬、沈骏杰、仝文夫、蒋李林 | 
| 第四届湖南省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获奖名单 | ||
| 序号 | 所在单位 | 教师姓名 | 
| 1 | 湖南大学 | 陈敬炜 | 
| 2 | 邵阳学院 | 马仪 | 
| 3 | 中南大学 | 孙志强 | 
| 4 | 长沙理工大学 | 谢宝珊 | 
| 5 | 国防科技大学 | 赵玉新 | 
| 6 | 湖南工程学院 | 邹鸿翔 | 
| 第四届湖南省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优秀组织单位 | |
| 序号 | 优秀组织单位 | 
| 1 | 南华大学 | 
| 2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 3 | 邵阳学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