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学科建设>

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简介
2019-04-30 学科建设 邵阳学院研究生与学科建设处

学科简介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入选湖南省“十三五”应用特色学科。学科目前具有较好的基础:拥有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省级教学团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等省级平台和科研团队;学科在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医学、电力电网控制等交叉领域形成了特色;近来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0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3篇),获发明专利3项,荣获湖南省教学成果奖1项;学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致力于具有社会责任感、富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信息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毕业生广泛受到社会称赞。例如张弟明受到原国家副主席李源潮接见,肖菊飞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学科积极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开展交流与合作。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计算所原所长,世界著名计算机科学家李国杰院士担任我校名誉校长;与国外密德萨斯大学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澳大利亚斯文本科技大学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从国外全职引进博士2名,短期引进博士6名;选派6名教师到澳大利亚斯本科技大学和英国安格亚鲁斯金大学进行为期6个月的学术交流,1名教师到剑桥大学做全职博士后;学科立足邵阳、辐射长江经济带和珠三角经济圈,面向全国,以信息化和智能化国家战略为指导,以服务地方和行业经济发展为向导,努力建设成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具有较强教学、科研和服务能力、具有硕士授予权的应用型特色学科。

学科带头人简介


黄国华,1978年10月生,博士,教授,湖南省应用特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带头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入选湖南121创新人才工程第三层次,现任邵阳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生物医药数据智能挖掘、统计学习;近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湖南省科技厅计划项目1项,湖南省教育厅重点与优秀青年项目各1项;已在国际SCI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担任国际SCI期刊Combinatorial Chemistry and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编委,是SCI期刊Current Proteomics、Current Bioinformatics、Combinatorial Chemistry and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Mini-Reviews in Organic Chemistry特邀编委,受邀担任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Medicine、Bioinforma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NanoBioscience、BMC Bioinformatics、Physics A、Current Bioinformatics、FEBS Letters、 Microscopy and Microanalysis、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chemistry、Computer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Journal of Inequalities and Applications和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等数10个期刊SCI审稿人。

研究方向

方向一:生物医药数据智能挖掘

本研究方向属于信息学,尤其是人工智能,与分子生物学、医学和药学交叉研究领域,侧重于使用数据挖掘方法,如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和复杂网络理论与方法,对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微生物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多组学以及医学图像进行系统建模,探索复杂生命系统奥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蛋白质与非编码RNA修饰鉴定的计算模型与方法;(2)蛋白质相互作用与网络功能模块挖掘的计算模型与方法;(3)小分子、蛋白质和RNA等相互作用的计算预测方法等;(4)药物重定位计算方法研究;(5)单细胞测序数据处理与分析;(6)神经信息编码与传递。

主要学术骨干:赵乘麟、黄国华、彭森、Hua Jie

学术带头人简介:


赵乘麟,1965年2月生,教授,硕士生导师,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计算机学会理事,湖南省计算机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物联网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电子信息教指委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图像、视频处理,高等教育管理等。

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6篇、EI收录8篇。编写专著1部,教材5部。主持省级以上科研、教改项目6项,其中。湖南省教育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省科技厅计划项目1项,省教育厅改项目3项,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项。获邵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多次荣获湖南省高校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

主持主要科研项目:

[1] 运动估计算法的功耗研究,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2] 地方本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课程引进实验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省教改项目

所获主要成果:

[1] chenglinzhao. Block compressed sensing of video based on unstable sampling rates and multihypothesis predictions, BioTechnology, 2014, 10(17): 9523-9531.

[2] 发明专利:自适应的流媒体播放方法及其自适应播放单元。

[3] 发明专利:EOC宽带和有线电视服务共缆接入系统及频谱分配方法

[4] 发明专利:一种自适应的流媒体播放方法及其播放系统

[5] 赵乘麟.基于网络编码的组播率与编码节点数的平衡[J].计算机应用,2013,33(4):950-952.

方向二:智能信息处理与挖掘

以湘西南农村信息化服务省重点实验室和涉农海量信息智能挖掘与可视化研究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为平台,立足于智能信息处理与挖掘技术的基础应用研究,坚持对智能信息处理领域的前沿性和尖端性技术进行原创性交叉研究,将数学、人工智能、逻辑学、认知科学、大数据挖掘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各种信息的智能处理,开展小波网络应用研究、视觉计算、智慧养老、网络编码理论与应用研究、绿色通信和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球状星团参数自然计算和蓝勾星的形成机制研究及涉农海量信息智能挖掘与可视化研究等。与邵阳电信、湖南正康科技公司等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服务地方信息产业经济建设。

主要学术骨干:黄同成、曾文飞、罗高峰、何海浪、朱鸿鹏、谢兵、雷军程、毛颖玲

学术带头人简介:

黄同成,1964年11月生,工学博士,三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省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湘西南农村信息化服务”省重点实验室首任主任,教育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节点专家,《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IEEE会员、ACM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省计算机学会、省物联网学会和省教育网络协会常务理事与专家、国家自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和市工业专家服务组专家。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90余篇,编著《数据结构》等教材9本,申请发明专利4项,获实用新型专利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省科技进步奖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主持2项,第一参与人1项、第二参与人1项)。

主持主要科研项目:

[1] 非汉语人群便携手写输入汉字的关键技术研究(14JJ7075),省自科基金项目。

[2] 面向非汉语人群的新型联机手写汉字输入法研究(13A091),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3] 涉农海量信息智能挖掘与可视化研究(14GXKJCX012),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

所获主要成果:

[1] Huang Tongcheng, etc. On-Line Handy Handwriting Chinese Characters Input for Non-Chinese Speakers Based on Wavelet Neural Network,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16, 30(6) :pp.1-16.(SCI、EI收录)

[2] Huang Tongcheng, etc. A Novel Approach for Text Extraction from Complex Natural Scene, Research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12, 3: pp.415–430.(EI收录)

[3] 黄同成著.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VOCR与HOCR研究,科学出版社,2016.

[4] 应用型IT人才高质量培养模式与平台的构建及实践,省教学成果三等奖,省教育厅(排名第一),2016

[5] 马文跃,林立,黄同成等. 现代电传动系统关键技术及其在新能源电动汽车上的应用,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南省人民政府(排名第4),2013.

方向三:智能感知与优化控制技术

1)将智能感知与电力系统自动化有机结合起来, 完善电力系统的配置,实现电力系统运行无人化管理,打造无界、无缝连接智能电网,真正实现“绿色、共享、均衡、智慧”电网。

2)充分利用电网中的信息资源,运用智能感知技术动态调整配电系统状态,确保电力输配做到“按需分配,精准高效”。

3)对节能技术进行优化控制,发挥最大能耗比,实现“自我感知、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使节能技术迈上一个新台阶。

主要学术骨干:王少杰、宗亮、王鸿健

学术带头人简介:


王少杰,1974年10月出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湖南省第八届青年科技奖,荣立湖南省三等功1次。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有关课题20余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3项,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EI收录10余篇,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3篇;专利6项。湖南省级重点建设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学术带头人,“湘西南农村信息服务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方向带头人,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涉农海量信息智能挖掘与可视化研究方向带头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多电源地区电网运行与控制”成员。

主持主要科研项目:

[1] 新型注入式混合有源滤波器谐波治理方法及节能的关键技术[10JJ6086],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新型注入式有源滤波器节能技术的研究[2009JT3041],湖南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

所获主要成果:

[1] 王少杰,罗安等. 新型注入式混合有源滤波器中无源滤波器的优化设计[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 28(33): 37-43. [ EI:20085111797906]

[2] 王少杰,罗安等. 谐波域死区效应分析及补偿方法的研究.电工技术学报[J]. 电工技术学报,2009, 24(8):111-119. [ EI:20093712302232]

“十三五”建设目标及主要措施:

经过十三五建设,学科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发展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入选湖南省一流学科,取得硕士学位授权资格。具体如下:

1)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治学严谨、造诣深厚、勇于创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引进或培养博士20名以上,新增省级以上人才2-3名,新增硕士生导师5-10名,新增博士生导师2-3名。

2)专业建设。以智能化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为主线加强本科专业建设,申报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智能科学与技术两个新专业、优化现有的本科专业;以新工科为理念,以工程教育认证为抓手,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与知名IT企业、国内外科研院校等机构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3)人才培养。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控制在2000人左右,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5%以上。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获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0项以上;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超过20项;学生树立了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4)学位、学科、平台等建设。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入选湖南应用特色学科;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新增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

5)科学研究。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形成1-2个新的前沿学科方向;主持或合作承担国家级重点、重大计划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项,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课题24项,获1-2项省部级科研奖励;发表SCI、EI收录论文100篇以上,出版专著2-3部;纵向经费进账300万元,横向经费进账1000万元。

6)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与社会服务工作,积极推进国外合作办学,申报2-3个国际合作办学专业;到国外合作院校留学人数达到100以上;到国外进行学术交流或访问的教师达20人以上。通过社会服务获取经费、设备投入超过1000万元。

对策或措施:

1)通过培养和引进两种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广泛宣传学校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和力度,广泛动员和鼓励4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攻读在职博士学位,对于积极引进和推荐高学历人才的教师或个人,给予一定奖励;若推荐引进的人才对学科建设做出的较大贡献,除给予奖励外,优先考虑评优。

2)以服务国家战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为主,自由探索为辅引导科学研究方向

认真研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湖南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等文件,引导教师对接国家战略和地方科技和经济发展需求。通过邀请国国内外著名科学家或学者来校讲学,引导教师自由探索科学前沿领域。

3)培育和激励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申报

凡学科成员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除学校配套基金外,学科配套支持国家级科研课题5万元/项,省部级科研课题2万元/项;凡获得企业横向科研课题,除学校配套外,学科对于10万元以上给予2%配套经费,30万以上3%配套,40万以上的4%,50万以上的5%,不累加。凡获得学校国家级项目申报的培育,给予0.5万元资助。

4)高水平论文资助制度

对于本学科团队教师发表论文被SCI、EI收录的高水平论文,且与本学科团队研究方向一致的论文,学科按照学校的奖励标准1:1给予配套奖励。

5)承办国内外学术会议的资助制度

为鼓励承办国内外学术会议,学科根据会议级别和规模给予经费资助,具体为以1万/省级且100人基数,每提高一个级别或增加100人,增加1万元资助经费,但最高不超过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