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团委公告>

2008年湖南共青团学校工作要点

共青团湖南省委学校部

 

湘团学〔2008〕1号

  



 

2008年湖南共青团学校工作要点

 

2008年湖南共青团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以加强团学组织自身建设为基础,以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服务大学生成才就业为重点,深入推进“大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积极探索构建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切实巩固学校战线在全团的基础性战略地位,推动全省学校共青团工作实现新的发展。

一、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头脑,不断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与道德素质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中央2004年8号、1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立足新起点,创造新业绩。

1、广泛开展大学生“永远跟党走,争做新一代”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利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举办北京奥运会、召开团的十六大等契机,在全省大学生中广泛开展“永远跟党走,争做新一代”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理论学习社团、红色网站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主题团日、专题宣讲、形势报告、演讲辩论、座谈研讨、参观考察、改革开放成就展等形式,组织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2、全面深化中学生“迈入青春门,走好成人路”主题教育活动。坚持“点面结合、注重普及”的原则,进一步深化14岁“迈入青春门”教育、16岁“公民意识”教育、18岁“成人仪式”教育等活动的内容,创新和丰富活动形式,增强活动的吸引力,扩大活动的参与面,引导中学生树立远大志向,规范行为习惯,增强爱国情感、公民意识和责任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在“五四”前后集中举行“迈入青春门”仪式,“十一”前后集中举行成人宣誓仪式,组织适龄中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

3、倡树一批大中学生先进典型。开展“湖南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活动,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面对在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压力,坚定信念,乐观进取,自立自强,奋发成才。适时开展“首届湖南省中学生品学奖”的评选表彰活动。通过评选表彰和媒体宣传、网上推荐、巡回宣讲等方式,倡树一批可敬、可信、可学的大中学生先进典型,扩大先进典型在广大学生和社会上的影响,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导向作用,在全省大中学校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4、积极协助做好高校稳定工作。密切关注高校学生中的热点焦点问题,组织开展青年学生思想状况调研,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和交流,及时掌握、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认真做好反映诉求、提供服务、反馈信息、应急处置等工作,积极维护学生合法权益。高度重视敏感时期和重大活动期间的校园稳定工作,进一步完善信息反馈、校园舆情分析监测、稳定预警等机制,促进校园的和谐稳定。

二、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着力培养一批青年学生骨干

以《湖南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和《全国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规划(2006-2010)》为指导,按照突出重点、完善格局、加强建设的原则,针对学生干部、理论学习骨干、入党积极分子等进行重点培养,使他们逐步成长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1、逐步构建省、市、高校和院(系)四级联动的培养格局。团省委、省学联办好“全省高校学生干部培训班”,面向全省高校招收200名左右学生骨干进行集中培训和跟踪培养。各市(州)团委、学联和省直团工委对本地本系统高校学生骨干进行集中培训。各高校团委对本校主要学生骨干进行不少于200人次的培训,院系团组织要对班级主要学生骨干进行培训。建立“培养工程”种子库,将各类优秀学生骨干纳入培养范围,建档立册,跟踪培养。实行自上而下的备案制和自下而上的推荐制,多级联动,分层推进。

2、进一步改进培养方式,完善保障体系。着眼于增强“培养工程”对学生骨干的吸引力和针对性,坚持集中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为学生骨干参与对外交流、志愿服务提供更多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建立辅导教师队伍,完善辅导教材体系,确立2-3个培养基地。建立对学生骨干培养的评价考核机制,促进学生骨干更好地成长和发展。扩大高校学生会主席的直选试点范围,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民主,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发挥“湖南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研究会”的作用,全面推进对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等重点群体的培养。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主动争取党委组织、宣传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及高校的支持,形成推动“培养工程”的合力。

3、加大对各类优秀学生的教育培养力度。积极探索教育培训各类优秀学生的方式和途径,切实加大对各类优秀学生的培养力度。依托学校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针对理论学习骨干、入党积极分子、专业拔尖人才、文体特长学生等各类优秀学生,开展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综合能力,促进全面发展。通过加强“推优入党”工作,把大批优秀青年学生输送到党的队伍。通过评比奖励、联谊交流、举荐使用等途径,把各类优秀学生更加紧密地凝聚在党团组织的周围,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不断提高大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健康素质

面向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大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积极推动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开辟新的工作领域,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现代化建设的预备队和生力军。

1、不断完善“大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把实施素质拓展计划作为学校共青团工作的主要抓手,积极探索推进素质拓展计划的有效途径,不断丰富和创新素质拓展的形式与内容。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目标,结合各高校团的工作实际,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通互动、互补互融,进一步规范和充实职业生涯规划、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价体系、强化社会认同等环节的工作内容和机制,分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以促进中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适应中学课程改革的要求,完善“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操作模式,推广成功经验。

2、积极开展大中学生科技创新实践与教育活动组织开展第八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提高作品质量、扩大学生参与面、构建校园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等方面下工夫。与省科协等部门共同举办第二十九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论坛等活动,吸引更多的大中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联合有关方面试办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孵化基地,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向市场和现实生产力转化。适时设立、评选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3、广泛开展各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长株潭建设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性社会建设综合配套试验区等契机,广泛开展大学生“三下乡”、“四进社区”和中学生“四个一”社会实践活动。继续实施“百校千村”计划,丰富充实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确定一批重点团队、重点活动基地。鼓励大学生结合“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到基层开展挂职、就业实习等实践锻炼,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探索中学生实践教育的内容和操作模式。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进行表彰。

4、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引导校园文化活动健康发展。落实团中央、教育部关于“支持学生社团开展活动,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加强学生社团骨干队伍建设,加大对学生社团建设的投入”的工作要求,贯彻“加强建设,规范管理,积极引导,重点扶持”的原则,通过评选第四届湖南省“优秀大学生社团”、开展优秀社团活动展示等,切实做好学生社团工作,使学生社团成为建设健康向上校园文化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围绕文化娱乐、公益服务、体育竞技等主题和社团文化、网络文化、传统文化、时尚文化等序列,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大中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配合第三届“中国大学生校园文化节”,筹办湖南省大学生校园文化节,举办校园文化系列论坛和讲座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积极组织各类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以竭诚服务学生为宗旨,努力帮助青年学生解决成长发展中的实际困难

坚持把教育引导学生与关心服务学生结合起来,切实关注、热情帮助学生解决成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能力。

1、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与有关部门联合实施“青年就业创业行动”。通过组织报告会、座谈会、励志讲座等形式,进一步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踊跃到基层就业。从增进就业知识与就业能力着力,聘请“大学生就业创业导师”,为广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就业辅导;整合资源,为大学生提供一批就业见习、实习的岗位,丰富学生的就业知识和职业阅历;通过开展第三届“挑战杯” 湖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举办民营企业家创业论坛等途径,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和创业训练,为将来实现就业做准备。配合相关部门,为大学毕业生联系、对接就业岗位。创造条件,筹建湖南省大学生创业基金,对高校学生自主创业给予资助。

2、做好关心和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工作。动员社会力量,吸纳社会资源,加大直接资助、奖励经济困难学生的力度;建立勤工助学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和信息。按照团内和团外相结合、团体资助和个人资助相结合、物质扶助和其他扶助相结合的原则,推进结对扶助工作。结合开展“服务青少年月”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继续做好元旦春节期间慰问和帮扶经济困难学生工作。

3、继续实施“心理阳光工程”和“健康行动”。围绕第五届“5·25”中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节,开展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讲座、报告、论坛、发放《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手册》等形式,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常识,提高学生和社会公众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度和关注度。加强学校团委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人员队伍建设,选送专职团干部参加“全国大中学校团干部心理健康工作培训班”,发挥心理类学生社团和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服务。

五、坚持改革创新,大力加强学校共青团组织体系建设

积极适应青年和团员越来越向学校集中、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战略基础性作用越来越凸显、各类学校发展差异性增大的形势,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大力加强学校共青团组织体系建设。

1、加强普通中学和高校团的建设。进一步突出中学共青团工作的基础性作用,切实做好团员发展、团员管理、团组织关系转接工作,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依托中学生团校,加强中学团员教育。高校团建要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进一步巩固班级团支部建设,活跃班级团支部工作,探索新的建团模式,深入开展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依托大学生业余党校,加大推优入党工作力度,为党组织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

2、加强民办高校和职业院校团的建设。把民办高校团的工作纳入学校共青团工作整体格局,加强指导和扶持,形成符合民办高校特点的组织建设体系;推动普通高校与民办高校团组织结对共建,适时召开全省民办高校团建工作座谈会,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特点,以校园文化活动、职业技能展示等为切入点,全面活跃民办高校团的工作。规范和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团的建设与工作指导,积极探索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特点的团的工作的新路子,适时召开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研讨会。

3、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和工作信息化建设。根据共青团干部培训工作总体要求,制订学校团干部培训规划。举办全省高校团干部培训班、中学团委书记培训班,通过集中学习、参观考察、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帮助学校团干部进一步掌握团的基本理论、工作内容、工作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进一步加强团内民主建设,试行学校团支部书记、团总支(分团委)书记直选。完善学校团学工作信息化平台建设,积极构建各级团学组织的信息化工作体系,打造网上展示平台、工作平台、交流平台、资源平台和服务平台,畅通信息渠道,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团干部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基层团组织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4、拓展学联组织和学联工作的新空间。加强对学联、学生会的指导,增强工作活力及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巩固在学生组织中的主体地位。召开省学联主席团七届二次(扩大)会议。加大省学联与兄弟省(区、市)学联组织及港澳台学生组织的交流力度,加强省学联网站建设,继续实行好省学联驻会制度。落实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的意见,将学生社团纳入团委、学生会工作格局,引导学生社团规范发展。

5、加强调查研究。认真研究分析学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当代青年学生特别是“90后”学生的新特点新变化,积极探索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新方式新途径,与时俱进地开展学校共青团工作。围绕构建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进行研究和探索,努力使学校团学工作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